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我看四书

我看四书

作者:互联网

为什么要看四书。

因为我们中国人很多思想是从四书里来的。

我自己也是有很多思想是四书里来的。

我们说话的时候,总是说着说着就不自觉的套用了四书里说的道理。

每个人性格不太一样,可能每个方面接受的程度不太一样,但大家共同的思想都在里面了。

我想明确一下。

大学

摘抄: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

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不知其味。

3.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我的理解:

大学最主要的意思是让人做大人,不做小人。

大人就是懂事明理的人,小人就是不懂事的小孩。

大人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例如:君仁臣敬,父慈子孝。

并且大学还指明了一条道路:先研究万物,得到知识;再修炼自身品格;再把家族事物处理好;再把国家治理好;最后就把自己的本有的明德擦亮了。

中庸

摘抄:

1.执其两端,用其中。

2.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

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我的理解:

中庸最主要是告诉人们:待人接物要中正平和,不走极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我们都在天地之间,走的是人道。每个人又有不同的位置,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基本上分3种情况:

实力不行的就——好学近乎智——多努力一些;

有位无德的就——不敢作礼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

有德无位的就——亦不敢作礼乐——不去抢夺权利。

个人的中庸对集体是有利的,如果一个团队里有一个能力特别强的,其他人就会能力越来越弱。在自由开放的市场中,有资产的人资产会越来越多,并且会把风险不断的转移道无产者身上。过度的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将会造成英雄和普通人的巨大差距。就像老子说的,国家乱的时候,才会知道谁是忠臣。一个好的时代,是不会出现英雄的。

一个时代的强者,往往在下个时代不占优势了。所有的末代皇帝都不想当皇帝。这也提醒人们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执著于某种形式,因时而变才是明哲的。

总体来说,中庸的意义。对集体来说,是不让权利过于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对个人来说,是智慧通达,明哲保身之道。

论语

摘抄1大学有关: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

2.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摘抄2中庸有关:

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当仁,不让于师。

4.道不同,不相为谋。

摘抄3.1待人: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摘抄3.2学习:

1.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过而不敢,是谓过矣。

摘抄3.3价值观:

1.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

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3.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我的理解:

首先有很多篇幅还是在讲大学和中庸的道理。

然后我感兴趣的还有:待人,学习,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东西。

在待人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普世真理。我自己比较注重宽以待人,但是不太注重了解别人。本来了解一下朋友家里人的事情,关心一下,也是分内的事情;但是我不太擅长;以后要注意。然后女子与小人难养这句话就提醒人们:女人要有自己的工作;男人要做大人,这样才能被尊重。不然就会自己也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就只能依靠大人定夺自己的价值,就会招人烦。

然后学习方面。主要就是要多向他人学习,还有知错就改这两个道理。我都是很认同的,很多时候遇到了问题,我都会想从别人那里学些什么。这种思维方式应该算是文化在我身上的传承,以后的中华人应该还会这样想。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这是我们的根。

最后是价值观。就是对义的追求。我个人是很认同的,但是有人和我说,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我觉得都有吧,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名和利的世俗追求。但是也不缺少对义的追求。

孟子

摘抄: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我的理解:

孟子里讲的最多的就是怎样治理国家,就一个办法,就是仁政。

这次不再仔细看了。

我们国家有个特点,老百姓提出的诉求就是国家政府改革的动力。

这其实就是文化的传承。

根据大学的道理,君仁,那么臣就应该忠。

所以只要我们国家保持这个特点,我就不会说我们国家不好,这是为人臣子的底线。

总体上

1.每个人都要做大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每个人都要中庸,防止社会权利集中。不行的多努力;有位无德的不要用权利;有德无位的不要抢。当然也能防止个人轰轰烈烈的失败。

3.个人要加强自身修养,要宽以待人,要好学,要追求义。

4.国家要实行仁政。

总体来说,这套理论看着还挺完美的。

如果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断完善自己,但不争名夺利,而是追求道义。

如果国家实行仁政,让黎民都吃饱穿暖。

那这个理想的朝代不就能够永久的存在了吗?

但是,事实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永久的存在过。

理论漏洞

为什么没有一个朝代永久存在过呢?

历史给出的答案总是:周期性的土地兼并。

每个朝代建立的时候,总是会给农民均分土地。

农民自己努力种地就能吃饱饭了。

但是后来,一些有能力的农民会把一些不善经营的人的土地给买走。

失去土地的人沦为佃农,得到土地的人成为地主。

至此,佃农开始给给地主打工。

到了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现象。

当佃农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说【这个王朝的君主不按照天道做事,这个王朝该亡了。】,然后起义推翻这个王朝。——(说的这句话很有意思,因为事实是地主拿走的太多了导致佃农活不下去,但佃农却认为是统治者没有实行仁政。儒家的理论真是深入人心了。)

推翻了以后,土地又能够均分了。

如此周而复始。

中国古代王朝需要中央集权和均分土地。

一旦地方分权太多了,土地不能均分了,底层人民没法活了,这个朝代也该亡了。

回到儒家的理论,如果每个人都能中庸的话,就不会发生土地兼并了。

因为那些地主,明显属于有德无位的情况。也就是说能力达到了,但是政府没有给你一个官位。那这样的话,你就不应该收购别人的土地,增加你的权利。

人是做不到中庸的。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中国人向来是世俗的。

可以说,我们因为世俗,因为不是圣人,所以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永恒的朝代。

最后

我们儒家理论的漏洞,归结到人身上就是:人是世俗的。

西方人的伦理学和经济学的漏洞,归结到人身上就是:人是非理性的。

所有的理论都依赖人的执行,而人没有完美的。

这提醒我:

1.我想出的理论一定要针对普通人或者我自己成立,不能对执行人某方面能力有过高要求,但执行人本身不具备。

2.我不能拿过别人的理论来用,可能别人好用的,我不好用。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本来是明确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有哪些思想是来自儒家的。

明确了以后,我说话的时候可以直接引用这些话,这些话就像咒语一样能增加国人间的认同感。就像一些村里人喝酒的时候会说,自己是多么孝,多么忠,多么义一样。这些意思我心里也都有,但我直接引用一下这些话,不是更简单直接嘛。

没想到,写到最后,反思了整个理论的漏洞。

真的是感觉自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了。

 

标签:止于,自己,摘抄,土地,四书,朝代,中庸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fabao/p/1350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