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未尽之旅:我想找一份有情怀的工作呀

未尽之旅:我想找一份有情怀的工作呀

作者:互联网

有目标,有能力,有决心,有耐心,有恒心。事必成。


说呀,我想找一份有情怀的工作。

脑子进水了么

在这个受全球疫情笼罩的“艰难时世”,活着尚且不易,谈情怀,似乎有点格调不搭。不过,在我看来,却似乎是自然的。从自己的能力和背景、以及踏实工作时常总结乐于学习心态开放的份上,我相信自己有这个资本去找一份有情怀的工作。何况,作为软件工程师,严谨、理性和务实,是已经根植于我思维里的基因。加一点情怀,并不过分。

为了确保自己的决策不是一时冲动,我理性地列举了为什么要换工作,以及换工作的风险。不过,从客观上来说,决策到底是冲动的还是理性的,历史自有评判,个人也只是图个心理安慰吧。

为什么要换工作 ? 最重要的两点是(其它的因素相对是可以找到方法去克服的):

与其他人不同,我在薪资待遇上的考虑并不多,更看重心仪事业匹配度、发展前景、目标导向。可能是自己暂无家庭压力的缘故吧。

换工作的风险:

事实上,理性的决策是相对的。在别人看来脑子进水了的想法和决定,在当事人看来,肯定是理由充足的,——否则,怎么可能去做这件事嘛!我不是去追求一份毫无风险的事情,而是确保风险可控。什么是理性的决策 ? 基于充足的信息背景,分析优劣利弊,权衡得失,考虑到事情的后果并能承担。

在软件开发界,年龄偏大,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结。我个人认为:首先在内心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自信,不受外界舆论影响;其次,优秀的企业里的理性的技术主管并不会介怀这一点,只患个人技艺不精。至于职业上怎么发展拓宽,则是自己要重点考虑的事情。

公司招聘意向不足,这个事先可能没有评估充分。后面会谈到。

有情怀的工作是怎样的

一份有情怀的工作是怎样的 ?

为什么要从有赞离职 ? 说起来,有赞是一家还挺不错的企业,交易也是一个在当前很有吸引力很有前途及钱途的方向。emmm……可能我脑子真的进水了。这么好的企业,这么好的方向,为什么我还要离开 ? 在别人看来,确实有点不可理解。

读过德鲁克前辈的 “事业选择:你事业的上限究竟在哪里” 一文,我觉得可以用“价值观”来说明这个事情。交易,本质上是帮助人们获取更好的物质,更好的消费和生活。 本质上,还是物质性的消费性的。但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精神层面的丰实。这就足够说明了为什么我对交易没有特别的激情。

明确地说,我喜欢关注人文精神类,倾向于个人成长、自我教育、美好生活的事业。就像有小伙伴喜欢瘦身的事业。从我个人的生活的实践和信仰来说,也印证了这一点。要为心仪之事业, 时刻准备着。时刻准备着!进击的状态!

不顺与调整

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一帆风顺。 要找一份好工作确实不难。才只是登录下,每天都有几位招聘者给我发信息,其中不乏独角兽、各类知名企业。可是,我要找的是开放教育啊。 于是,我忍痛拒绝了那些我不太感兴趣的事情,即使是来自阿里的。然而,关于开放教育的技术工作,即使我自荐,也没有回音。

那些电商、财务、物流、支付系统之类的开发工作,我拒绝了并不难过,与意向目标相差太远;而人工智能、物联网之类的工作,则让我还有点难以取舍;那些做在线教育却与教育机构打交道的,也让我难以决定,因为我想做的是教育内容相关,而不是招生、教务管理之类的。可是,编程教育、K12教育、兴趣教育相关的工作机会确实很少,好的企业看上去也不大明显,我个人工作背景的行业匹配度也不高。

这时候,到了拷问灵魂的时刻: 你究竟要找的是怎样的工作 ?你真的想做教育吗 ? 你真正的目标和意向是什么 ? 有能力识别这样的机遇吗 ?能否为这样的机遇而耐心等待 ? 当这样的机会到来时,你愿意做一些牺牲吗(比如“挪地盘”,“长途奔波”)?你有决心面对教育行业的困难吗 ? 能面对今后不大可能财务自由的命运吗 ?

我很快就意识到:贴有招聘信息的,并不一定有招聘意向。我需要作出调整。我需要进一步明确并放宽求职目标:如果不是教育类的工作,在什么范围内可接受 ? 比如音乐、阅读类的研发工作,其实也可以接受。因为我个人也喜欢音乐和阅读,这是让人内心里快乐幸福的事情,也是一种成长和教育的事业。如果是教育企业,是与教育机构打交道而不是直接与学员打交道的企业,是否可以接受 ?答案是:可以多聊聊,多了解一些,先接触起来。想问题做事情不能一根筋。先拿到入场券。

平静与准备

我似乎是个急性子。联系好友帮忙内推之后,好几天都没回音。招聘网上能联系到的意向机会也比较少。略有点急。不过,我很快就让自己试图平静下来:既然回音不大,那就在平静中好好准备,等待好工作的降临吧。再说,校招那会,九月头几天面试之后,也是悄无声息,十月二号就来了好消息,连走都是带蹦的。好事多磨。一般来说,正常找工作有如下情况:

工作上并没有太多值得准备的,毕竟平日里也是踏踏实实地工作,时常总结,只是周末会有点虚度时光。平日里在朋友圈的“高谈阔论”,现在可以平息一阵子了。

近一年来,基本没有看技术类的书籍。技术上确实没有长进,更多是培养宁静的心境、欣赏美的眼光和品味,以及明白,专业所知是多么狭窄!世界太广阔了。回到面试准备上,在技术基础上,有很多模糊的点,需要系统梳理下。

好在我心态上足够好,并不觉得是在准备面试,更多是借面试之机,重新去理解和领悟那些可贵的知识和知识里的魅力。探索至美。

行业与公司前景

此外,还有一项与找工作切身相关的事情:分析行业格局和公司前景。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来做。现学现用吧。毋庸置疑,“互联网+教育”是朝阳行业和刚需行业,是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都不可或缺的。行业前景自不必说,只是如何在玩法上更加深入。行业格局上,需要弄清楚有哪些主要企业参与竞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在宏观层面的了解和判断还是很重要的。了解行业,可以多去知乎上逛逛。当有定向提问时,知乎是一个不错的信息、知识和经验平台。

创业公司前景如何判断呢 ? 知乎上有一个答案不错:客户数量、客户购买力、客户购买欲望、企业地位、产品可替代性、盈利模式。此外,还有团队战斗力、创始人风格、组织文化。与个人不同,公司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受整体行业影响。公司再牛,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只能保存实力,来日再战。

如何判断一家创业公司是否正规靠谱 ? 可以在“天眼查” app 或者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查询公司的各种信息,尤其是参保人数、核心高层、法律诉讼等;可以在“看准” app 上查员工对公司的评价。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有前景 ? 行业、客户、产品、团队、组织、文化。也可以看融资和风投。有多轮融资、大品牌风投的,风险相对较小。知名风投机构有:中国IDG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深圳市创新投资、晨兴资本、金沙江创投、创新工场、君联资本、GGV纪源资本、达晨财智、经纬中国。

如何判断一家创业公司适合加入 ? 正规的薪酬体系 + 适当的员工福利 + 合理的晋升通道 + 宽松进取的工作氛围 + 人性化的管理 + 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 + 良好的成长发展前景。有人建议:严重关注那些依然愿意在员工福利上投钱下功夫的企业,往往有惊喜。重视福利的公司往往拥有:更强的发展势头;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有远见的企业管理层;关注员工价值的企业价值观。可阅:“如何精准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

一般来说,在网上,很难找到没有差评的创业企业。缺乏事实依据的差评真的是很影响心情和判断。知乎上对有赞的一些恶评,被林七叔一篇极其详实而理性的点评怼了回去。哈哈哈,太好玩了。这个社会真的迫切需要基本的教育。成长发展必然有一些让人不太容易接受的付出(比如因紧急需求而导致的加班),积极上进的企业在不思进取的人看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就像鹤在鸡群里也只能招来冷嘲热讽。遭遇一点点小的不顺就怨天尤人。一个人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他自身是怎样的人。即使是有赞这样在我看来良性发展的企业,也只有 2.9 的评分。不过,只要在看准上有 2.5 分以上的点评,应该都是踏踏实实做企业的,而那些没有点评的通常是创业初期还没有起色的。因此,基本可以直接过滤掉没有员工点评的企业(如果没有与创始人有足够接触和了解的话)。参照有赞 2.9 的比分,也能很容易定位目标企业大概是怎样的状况。

回到在线教育企业的判断来,不要过多去关注以后能否上市。教育是一个很大的产业,空间也非常之大,有没有认真耐心地做教育,探索的心态非常重要,是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管理上是否锐意创新,充分弹性宽松,有利于创造和发挥才智,是第二个要着重考虑的。此外,是否正规企业,必要的五险一金以及基本福利则是底线。其它的,多多益善吧。

如何选择

综合上面的思考,要判断是否入伙,归根结底,我只要做好三件事:

要有大无畏的决心。决定了做这一行,就全力以赴。维珍公司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说过一句话:

当别人提供给你一份绝佳的工作机会,但你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胜任的时候,先说Yes,然后学会如何胜任它。


拓宽思考

一周的沟通之后,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事情:我自荐的投给在线教育企业的信息,基本无回音;而其他行业的工作邀请却接连不断,其中不乏阿里、腾讯、华为、涂鸦智能等。难道我真的与教育无缘吗 ? 明显的反差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我重新审视了下自己。我的弱点其实是很明显的:

没有在线教育企业理睬我,是否要就此退而求其次呢 ? 既然决定做这个行业,我是否对在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 是否了解行业的基本状况 ?有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快速调研清楚在线教育行业的当前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做到基本有数 ?能不能做一个更长远的规划,而不仅仅是先找到一份在线教育的工作,探探风口 ? 能不能像一个工作了八年的人那样,深思熟虑,规划出更合理的路线,而不仅仅只是依靠技术上的一点优势做做开发 ? 调研工作和路线规划真的要做得足够细致!我不能让这个弱点继续主宰我的人生了!

我更需要做的事情,可能不是埋头去补缺技术知识,而是去多了解行业动态,多去接触这个行业的各类企业,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才能为后面的路打下更好的基础。

想象与推演

如何克服自己缺乏前期规划,容易陷入短期视角的毛病呢 ?
一种办法是想象与推演。设想一种前提,然后去想象和推演后续的进程。比如说,假设我已经进入了在线教育行业 ,如何开拓职业路线呢?

开放一些

由于对在线教育行业的执念,我直接拒绝了很多工作邀请。那些阿里、腾讯的技术专家大概会惊奇:哪里来的野小子,连阿里抛来的橄榄枝竟然也拒绝 ? emmm... 可能我有点过度了。 比如像涂鸦智能,BOSS 直聘上的每一位招聘官都跟我打了招呼,结果被我一一婉绝了。哎!我也是有点固执了。

难得自己悄悄去找一份工作。找工作,不应该是一件开放的事情吗 ?多与不同行业的人交流,多了解不同的行业及关联,从中获得的启发说不定会用到最终的事业上。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九九里了。与人交流,宜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本色即可。爱之者邀之,痛之者拒之。不应为一时的需要迎合,造成日后长久的忍耐。

过滤掉那些不感兴趣的事情,固然是高效;虽非本愿但有吸引力的事情,应该多去交流下,正好也探探自己的水平。在充分宽松的交流氛围中,或许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归宿,而不是紧盯一份大厂的工作。

第一站

我如约来到了西溪首座-中节能。

初来此地,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地方,这是一个让年轻人容易迷失的地方,这是一个适合搂着妹子谈情说爱的地方。或许这也是一个有活力的地方。背靠西溪银泰,各种高大上的餐厅、健身房、美容美发、衣饰图文,俨然是个小生态圈。我心想:哎,看来是消费不起。

为了避免迟到,我简单吃了点面(看上去大概放了3-4 根面条吧),便走向要面试的公司。西溪首座中间是一个穿行的台阶,两边分别是两座大楼。可惜那个可以用来散步穿行的台阶,前面立了一个“中节能”的大石碑,两边又用栅栏围起来了,使得散步的趣味尽失。走过去还得绕好大一个圈。好不容易,我进入了大楼的堂厅,本来想浑水摸鱼自己上八楼,没想到其他人也进不去。只好劳烦 HR 小姐姐下来接一下。

上八楼之后,进入了一个比较幽闭的空间,就像在黄龙万科中心 5 楼的样子。 2-3 米高的天花板,像如家一样的长长又略曲折的走廊。这办公区域,搞得像电梯房一样。只是在电梯房里,有多少正在奋发图强、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的创业公司呢 ?

HR 和前台小姐姐让扫码填了下个人信息,填完信息,安排面试官,接着便开开心心回家了。在一个咖啡厅一样的地方坐了下来。我正担心面试官会拿索引、Dubbo 、JVM 来扫荡下我脆弱的防线,没想到他只是简单问了些交易相关的业务性的东西,我也比较放松地谈谈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我答得很简洁,他也不知道能问什么。在一片和气的气氛中,彼此都没为难彼此。

在最后,他快速向后面望了一眼,问我:你现在的薪水是多少 ? 期望的薪水是多少 ?我如实作答。 不过,为啥他有那个小动作呢 ? emm... 难道这哥们想 ? 然后,我开始了灵魂三问:接力棒科技与校宝在线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 团队的规模及技术栈是如何的,服务化走到什么程度,团队是否按领域拆分了 ? 我进去后能做什么 ? 然后,友好地告别。下去之前,我转悠了下,偷偷朝办公区域瞥了几眼。千猜万测,不如实地一探。

也许第一家企业,注定不是最终归宿的那一家。虽然从阿里离开后,我就直接进入了有赞。第一站经验: 放松,去探索。交流不必局限于在线教育企业,虽然我心所向。 在线教育企业中,只有接力棒科技这家给了一次面试机会。大概是因为公司还处于创业初期的缘故。但还是很感谢。

夜幕之下,一位窈窕的身影,成了我对这个地方的最美好的印象……

设置底线

虽然我“削尖”了脑子要进入在线教育行业,但是,进入一家一般的在线教育企业,比之进入一家比较正规有发展潜力的非在线教育企业,并不是好的选择。职业发展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势能累加的过程,如果上一家找的不怎样好,会导致下一家找的时候很被动。我并不赞同对工作的选择过于精打细算,但保持一定的底线控制,是可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的。就像涛哥说的:曲线,往往是真正的直线。

有一个明确的求职目标很好,同时也要有一个好的支点。否则,支点不稳,还是会摔下去。

如果不能进入头部或中等规模的在线教育企业,就很难有更大的影响力;如果不能进入头部或中等规模的在线教育企业,说明两点:

勇敢上位,不要退而求其次。

避免盲目

有一位北京润昱德教育的招聘人跟我打招呼,我简单扫了一下,幼儿教育,100-499 人,还过得去,就直接地把简历发过去了。不过,我又觉得不太放心,去看准一查,没评价,去天眼一查,参保人数为 0 。核心团队只有一人。什么信息都没有。HO, 很不靠谱啊。

于是我有点后悔这么轻率地把简历投出去了。执念太强,我甚至失去了基本判断的能力。看来,每家企业都要用天眼和看准app 过一遍,不可掉以轻心。我对 BOSS 直聘的信任度也从 90% 骤降到 40%。

或许,那些我自荐的在线教育的招聘者,也真真假假。真奇怪,如果是正规企业,为什么我不到官网上直接投简历,却要舍近求远呢 ?

当然,每件事都是有教益的。比如这件事,我付出了“投出一份简历”的代价,看到自己在执念下如此盲目和冲动的行为,也不失为一种收获。那个人是一个猎头。影响相对可控。

转战拉勾

BOSS 直聘可能更适合那些对你感兴趣的企业和机会。不过, BOSS 直聘上人员比较混杂,难以分清真假和时效性。错误的招聘信息很容易导致错误的决定。因此,我决定到拉勾上试试。相比而言,拉勾上同一家公司的职位偏少,但更真实,不需要花费时间来筛选和被那些不真实的信息蒙蔽。这就像在豆瓣上租房和在 58 同城上租房一样。豆瓣上的合适的租房信息很少,不合适就是不合适,但逮着一个就有很有希望,而 58 同城上租房信息很多,仅仅分辨真假就要花费很多精力。

我投了三个感兴趣的公司。很快,做大语文教育的河小象科技就联系了我。不过对方可能对薪资预算方面管的比较紧。确实,如果我是这家公司的老板,3-5 年的工程师可能更适合:在预算之内,同时足够所需。而 3-5 年的工程师确实是码农职场上最吃香的。这或是用人单位真正的顾虑:花那么多钱,请一位八年的工程师,是不是真的比请一位五年的工程师划算 ? 我也很快理解了那些上了年纪的程序员所要面对的处境。

八年开发工程师,正确的定位是什么 ? 要么对架构设计有全局的把控,要么有一定管理团队经验,要么有一定的带项目带业务的能力。显然不是单纯开发能力的问题了。只有迎难而上,没有退路。

那就细致规划,好好准备,咬咬牙,挑战更高的层级吧!唤醒沉寂的活火山 !别怂!

网易云音乐

果然,拉勾比BOSS直聘有效率多了。投了三份简历,就有两份有回应。网易约我电面。

面试创业公司,可能对技术不会问得太多;面试大厂,该问的都会问。Java 工程师,必问的:JVM内存模型、GC算法、调优、类加载机制;DB索引、事务隔离级别;Dubbo 原理;并发同步方法及比较。再深一点的,ZK, MQ 中间件,Redis 缓存及分布式锁;最后再来一两道算法题。还是需要认真准备下的。

答的不太好。 他尽问些 缓存、分布式锁、Dubbo、ZK, MQ 中间件相关的,而这方面我又没有什么开发经验,只能靠突击的一些浅显知识来回答。而突击又理解不深,索性直接说,我理解不深。

这些基础当然是要掌握的。不过,我觉得,这样的互联网技术面越来越流于模式化。问来问去都是这些问题,请问,有多少是自己开发的? 有多少是自己有深入实践的 ?尽是一批普通程序猿来为难另一批普通程序猿罢了。即使个人对某个方面有较深的实践,由于各自熟悉的领域不同,往往又流于用自己最熟悉的去拷问别人不熟悉的。今天你用这些题目考倒我,然后说我基础不扎实,不通过,明天我又用相同的题目考倒你,然后说你的水平也不过如此,有意思吗 ?

好的技术面应是怎样的 ? 突出实践性,带动理论面。候选人面临了什么问题,如何思考,如何去做,有哪些细节,解决了什么问题,用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又关联了怎样的底层原理和扩展方面,如此才更有逻辑性,既能考察到候选人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及行为方式,又能考察到候选人是否主动去理解了所学到知识的基本原理。说到底,不就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嘛! 如果仅仅是机械地问:分布式锁是怎样的,出了某种故障丢锁了怎么解决,一则无法体现候选人自身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二则如果候选人确实擅长的领域不在这方面,那就完全没法考察出来了,三则这样的面试无非是催生更多所谓的面试培训和背题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认为,这种模板化的面试是不可取的,是很 native 的。如果我是面试官,以后我不会再用这种方式。

这次面试唯一的亮点是,他足足问了一个半小时(尽管事先说的是 40 分钟 - 1 小时)。我则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知之则答之,不知则答不知。当然,答题也要掌握一定技巧:1. 能够引导面试官问自己擅长的,而不是被动地牵引,在不熟悉的地方打转; 2. 如果问到不擅长的地方,可以设想自己是设计者会怎样做,在提示下有一定概率能够回忆起来。如果大脑一片空空,那也只能答不知道了。

一个小插曲: 为了面试的安静无扰起见,我在公司后面的城西公园找了个地方,靠溪尚酒店出口。四周只有知了叫个不停,偶尔天空传过一阵轰鸣声。 面试结束时,出口关门了。偌大个公园,就我一个人在里面。天!我这种方位感不强的,怕是要在里面迷失了。想起碧莹小姐姐说里面会不会有蛇,更是心里发怵:这要是有条潜伏的大蛇把我叼走了,连痕迹都没有的!而且还不知道这公园晚上还有没有其他什么东西出没。于是我按照记忆中的路线慌慌地连走带跑地兜了两圈,终于跑出了那个魔幻地带,回到了光明世界。

技术复习

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在平日工作中,可能都不会过多涉及技术的底层原理和实现。虽然我有个技术研习计划,但也没怎么执行过。惭愧。因此,在应对大厂面试时,技术复习是必须的。大概率会问到的(必须仔细准备的):

技术复习的思路:分门别类,查漏补缺;借题发挥,融会贯通。分门别类、查漏补缺,是为了更系统化,不遗漏必要的知识点。借题发挥、融汇贯通则是针对具体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我个人不赞同单纯的刷题,不过可以通过面试题来 check 自己的理解深度和广度,尽可能做到自上而下全链路的要点都清楚,包括一些别人踩过的坑、应对之法。还可以进行模拟演练,比如问到 Dubbo ,不妨自己去练习下,要谈谈哪些要点。表达上也要简明扼要,自己是有点啰嗦。

应对面试的学习,并不仅仅是拿到 offer , 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个时机,把薄弱的地方补全,能够应用到将来的工作中。

此外,强烈建议:平时就要做好定期技术研习的工作,切忌到面试的时候做突击工作。我个人也做的不好,平时还是有种温水煮青蛙的状态。这次相当于强制自己跳出来了,还是勇气可嘉的。幸好平时我也有一些思考,能够“观其大略之美”,因此,复习技术,更像是观阅各门各派的武学招式,汲取进来为我所用。

开发者分级

网上有不少开发者级别分类的文章。由于程序设计是创造性活动,因此,我从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角度来给开发者分级,自底而上分别是:

我介于普通和熟练之间。比普通做的好的,平日里有不少思考、实践和记录,只是细节上很缺;比熟练不足的,是局限于所使用的工具,而且基本不了解其原理和实现。要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开发者,需要深入理解各种原理,掌握更多的工具,具备更强的解决能力;要成为一个创造开发者,则需要精通计算原理,做到无招胜有招;要成为科学研究员,则需要有甘受寂寞、挑战理论高峰的能力。

融会贯通的意思是,不仅是掌握一些技术点,而是掌握更多工具的原理和使用,至少能做到熟练开发者的程度,进而能够向创造开发者进击。比如,复习 Redis, 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面试提问,更重要的是新增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颠簸而行

如果只是追求一份工作,或许会相对容易一点,可选机会很多;如果要追求喜欢的事情,则很可能要颠簸而行。现实比我想象得要难不少。

首先,在线教育企业的真实招聘并不多; 其次,内推投给字节跳动教育业务的简历被筛掉了,大概他们是不需要像我这种真正想去做教育的人吧;再者,我的技术基础也拉下不少了,需要好好补补; 最后,我之前从事的行业与教育的匹配度也不高。反过来说,如果你想追求喜欢的事情,最好能在第一份工作离职之后就能确定下来,否则,后面再想进入,会更困难。即使对于程序猿这种到哪个行业都是写代码的职业来说,跨行业也是不那么容易的。

时而有小伙伴问我,下家找好了么 ? 确定了么? 我总是说:不急,慢慢找。 真的不急吗 ?或许是,或许不是。要找到喜欢的工作,难道不需要更大的耐心吗 ? 人总是有一种定势思维,就好像中午遇到一个人就问:你吃饭了没有 ? 或者看到一个还没找到下家就匆匆离职的人说:为啥要裸辞啊 ? 没找到下家就离职,固然有点冲动,但也不是难以理解的事情: 人要前往广阔的世界,该走就走,别惦记别停留。

人们喜欢追求确定性的感觉,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而我反倒是能感受到不确定性的美了。不确定性,就像一张面向未来的白纸,虽然我不知道要去哪里,但只要还没确定,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可以去思考。 很多人只是被标准化人生限制得太死了。

迷失的困惑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大部分时候自说自话,寂静穿透了我的心。有时孤独得有些轻微抑郁。聊天式的交谈,已经无法解救我的干渴,无法触及我的灵魂。我的灵魂需要深度交流的重击。

我拿着看似高的薪水,却渐渐变得缺少温情。一个怯弱的人。 我失掉了追求的勇气。这是想要的我吗?程序开发固然让我拥有了一技傍身,却也让我的性格异化,变得逐渐冷淡甚至冷漠。我花费大量时间在工作和职业上,在个人的追求上,却甚少与家人及朋友联系。在这个遍布聪明人的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何去何从 ? 宁可被淘汰出局,也不想变成冷漠的人。

我的生命还有什么可能? 我如何去开拓这种可能?

结语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值得去做,但只有极少事情值得自己亲自去做。

不存在完美的工作,不存在无风险的工作,不存在有确定性前景的企业。需要在动态变化中持续关注、调整和平衡。祝自己找到最终的好归宿。

前进!为心仪之事业,时刻准备着!



标签:未尽,企业,之旅,面试,情怀,工作,在线教育,开发者,教育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ovesqcc/p/1347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