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No.3
作者: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服务模型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许多组成部分,需要用一种有效的系统来描述它——分层结构
- 分层结构:每层完成一种(类)特定功能,每层依赖底层提供的服务,通过层内动作完成相应功能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 功能 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是分层结构
- 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完成本层功能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 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为什么采用分层结构
- 结构清晰,有利于识别复杂系统的部件及其关系
- 模块化的分层易于系统更新、维护
- 任何一层服务实现的改变对于系统其它层都是透明的
- 有利于标准化
- 分层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协议层次的服务模型
OSI参考模型简介
开放系统互连 (OSI)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1984年提出的分层网络体系结构模型,目的是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也是异构网络系统互连的国际标准,它有7层,每层完成特定的网络功能
- OSI参考模型解释的通信过程
- OSI参考模型数据封装与通信过程
- 数据封装——增加控制信息(构造协议数据单元 (PDU))
- 控制信息:
- 地址(Address): 标识发送端/接收端
- 差错检测编码(Error-detecting code): 用于差错检测或纠正
- 协议控制(Protocol control): 实现协议功能的附加信息(优先级(priority)、服务质量(QoS)、 和安全控制等)
各层功能介绍
- 物理层功能
- 接口特性、 比特编码、数据率、比特同步、传输模式
- 传输模式: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duplex)、全双工(full-duplex)
- 接口特性、 比特编码、数据率、比特同步、传输模式
- 数据链路层功能
- 负责结点-结点(node-to-node)数据传输
- 组帧(Framing)
- 物理寻址(Physical addressing):在帧头中增加发送端和/或接收端的物理地址标识数据帧的发送端和/或接收端
-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避免淹没接收端
- 差错控制(Error control):检测并重传损坏或丢失帧,并避免重复帧
- 访问(接入)控制(Access control):在任一给定时刻决定哪个设备拥有链路(物理介质)控制使用权
- 网络层功能
- 负责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数据分组(packet)交付
- 逻辑寻址(Logical addressing):全局唯一逻辑地址,确保数据分组被送达目的主机,如IP地址
- 路由(Routing):路由器(或网关)互连网络,并路由分组至最终目的主机、路径选择
- 分组转发
- 传输层功能
- 负责源-目的(端-端) (进程间) 完整报文传输
- 分段与重组
- SAP寻址:确保将完整报文提交给正确进程,如端口号
- 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 会话层功能
- 对话控制(dialog controlling):建立、维护
- 同步(synchronization):在数据流中插入“同步点”
- 最“薄”的一层
- 表示层功能
- 处理两个系统间交换信息的语法与语义(syntax and semantics )问题
- 数据表示转化:转换为主机独立的编码
- 加密/解密
- 压缩/解压缩
- 应用层功能
- 支持用户通过用户代理(如浏览器)或网络接口使用网络(服务)
- 典型应用层服务: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 Web(HTTP)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及时间仓促或疏忽大意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文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错误,如若有发现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大佬们评论或私信告之于我,以便及时纠错。
标签:OSI,功能,参考模型,接收端,网络体系结构,笔记,计算机网络,分层,No.3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154583/article/details/10488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