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中去

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中去

作者:互联网

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中去

 

摘要:特殊家庭的孩子身上也有优点但凸显出的缺点也许会更多一些。老师们应该如何在学生前进途中的十字路口拉他们一把呢?这篇文章中的简单列举了特殊家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自己从事教育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列举出来以和大家分享。本人以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四种心”——广博的爱心、足够的耐心、慈悲的宽容心和巧妙的智慧心。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  问题   对策

几乎每一位给职校学生当班主任或只给他们上文化课的教师总有一种感觉:职业学校多数学生有一些共性,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是如此:不爱学习,整天懒散而无所事事,而且也比较难管理。他们在课堂上时旁若无人地干其它事,注意力无法集中到课堂上来。他们或讲话,或睡觉,或玩手机……他们平时有时也表现出个性张扬,甚至于张狂,有时又表现得过于沉静,仿佛一座随时要爆发的火山。他们不时地迟到早退或逃避班级活动尤其是服务性活动。更有甚者,也不服老师的管理,甚至当众给老师难堪……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种“三无”状态在职校特殊家庭学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

我这儿说的“特殊家庭”多是指那些父母没有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家庭、隔代教育家庭、单亲家庭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经常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因此易养成多种不良的心理。生活在这些家庭中的孩子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正确指导,在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习惯上,往往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表现,多多少少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如上文提及的那些表面看似思想品德的问题,其实质也许是心理健康的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及行为的障碍呢?我通过观察、分析并和个别学生交流,甚至做调查才发现,这些学生几乎无一例外不是被动走进职业学校,而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是得不到社会认同的,职校生经常被社会上很多人忽视,这一切使得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孩子,成了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成了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也成了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他们仿佛也成了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他们的父母多数忙于自己的工作或别样生活而无暇顾及孩子,使得孩子疏于管理。另外,网络交往失度失范更是让这些孩子在网络上寻求那种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时常违背网络交往道德规范,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如粗言恶语、人身攻击、“灌水”、网恋或多角恋等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在那些小商人的家庭和单亲家庭表现得尤其突出。这些家庭的孩子有的由爷爷奶奶带,有的是孩子自己和亲戚家的孩子一起生活,有的干脆自己在家生活。这些孩子基本上就是自己的“家长”。其实他们是缺失“父爱”或“母爱”的。也有的家长因家庭结构的变化,内心觉得亏欠孩子。于是在平时的言行中过于迁就孩子,有意无意地掩饰孩子的过失……长此以往,这些原本可能是好孩子的学生就变成了“特殊群体”。他们对自我的关注大于班级纪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穿着打扮、打架斗殴或者所谓的恋爱上。而家长们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时大多表现得束手无策。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就变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因为其“过失”,他们常常被老师们叫去或者谈话,或者训斥,或者被大家有意无意地忽视。为了引起周围人们的注意,他们开始变本加厉地 “捣乱”,制造各种“花絮”来破坏秩序。于是又出现了前面情况的循环。不难想象,这些孩子的心底该是多么的空虚和无助啊!

如何让这些特殊家庭的“问题学生”回归集体,让他们的头顶也有一片蓝天呢?我们这些作为他们的主要管理者的老师们从哪里入手才有好的教育效果呢?本文是我通过自己班上学生的几个案例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和各位同仁们交流:

一.广博的爱心

我们知道,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后进生才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想想我们教的这些职校生,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孩子不正是最需要爱的时候吗?

“人之初,性本善。”应该说特殊家庭的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是另类。他们周围原本并不缺乏爱的,但这种爱因为他们的父母或老师一时的疏忽而曾有过中断。 既然这些孩子的质原本不错,那么,如果我们努力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给他们一些关注,多几分爱心。让亲切的目光多在他们身上停留几分钟,他们心理的抵触坚冰会有一些融化,教育的效果也许会好一些吧!

我们在平时上课时,不仅要讲授知识,同时更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到老师在关爱他们。必要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放大他们的优点。每当这些学生一旦做了好事,哪怕是份内的值日工作,也不要忘了向他们道声辛苦。长此以往,学生的心中也能感到来自集体的轻松和温暖。这样管理起来,学生的抵触心理就少得多了。

我班有一名叫马小小的学生,因他家庭中的特殊原因,他在姑姑家和自己家交替生活,于是他就有了太多失控的机会。这孩子有一阵子总是逃课,我想用“处分”来约束他也没有作用。后来,我通过从班里调查并和家长联系才知道,他和以前的“哥们”又接上头了……更有一次,他居然逃课去帮人打架。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第二天我及时和马小小作了推心置腹地谈话并谈及“哥们义气”可能带来的后果。我说,作为老师从内心深处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被伤害,更不希望他们中途出现结束自己学业的事情。尤其像马小小这样天赋不错的模特专业的学生,如果被伤害了,我是会感到十分痛心的……在他自愿的情况下,做出了今后不给自己也不给别人制造伤害的书面保证。我在学期末的手册中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马小小原本是个品行皆佳的孩子,只是,后半期对自己的要求放得太松,旷课、迟到现象时有发生。要知道,你现在对自己怎样要求 ,将来你就会得到这样要求的结果 。好好珍惜自身不错的条件,再努一把力!老师会一直关注着你……他看到这样的评语时,主动走到我面前又一次给我做了保证:老师,我会好好努力的!那一瞬间,我的心中也有了不少的感动!

像马小小这样的孩子出现问题时,如果班主任在之前对孩子成长的环境没有比较深的了解。如果简单粗暴地训斥并按学校的制度处理他,也许只会把他过早地推向社会。

教育者面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时,首先要理解他们并一定要给予学生宽厚的爱,动之以情,感动其心,晓之以理,促其转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知道,爱可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润滑剂呀。

二.足够的耐心

我一直认为,真心帮助自己的学生进步除了是责任外,其实就是做好事。人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我们还不要说做一辈子好事了,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来说,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只要每一位教育者对每一位学生有三四年的耐心就够了。而且,看到自己的学生一天天的进步,作为老师的我们,心中该有多高兴啊!少用气,多用情。纵有铁石心肠的学生也会被老师的耐心打动的。

我班有一名叫张山山的学生,个儿小,坐第一位。但他特别好动,不爱学习,卫生习惯差,语言习惯也差,这让上课的老师们很是头疼。刚开始提醒他时,他表现出一幅极不耐烦的表情并嘟囔:我咋了啥(兰州方言)?这让管理他的老师们很不愉快。但慢慢地我从一些小事上发现他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每当有同学受伤或伤心时,他总是很友好地安慰他们,让同学最终破涕为笑。他也很有表演的天赋,时常因模仿我的动作和语言让教室中充满了笑声,这些我会假装不知道。另外,我还发现他很喜欢打乒乓球,于是,我从这几点入手,讲他的优缺点,并和他一块儿PK乒乓球并展望他的未来。我也认真谈及那些将来可能影响他发展的不良习惯。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和他本人谈不行,再和他的家长谈。只要有一天发现他的座位周边是干净的,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及时表扬他,说张山山是个有心人,并明确告诉他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结果我发现越表扬他,他做得越好。慢慢地,张山山变成了一个讲文明讲卫生的学生,当发现别人课桌下有字纸时,他也会及时提醒同学……

从张山山及和他相似的学生身上,我得到了一点经验:那就是,当老师尤其是在职业学校当班主任的老师,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凡事往好处想。这样,一切难题都会有办法解决的。

三.慈悲的宽容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会犯错误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有错就改还是个好同志。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神,他们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且,他们有时会接二连三地犯同样性质的错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教育他们改正错误时,心中多几分宽容心,给自己的教育留一道缝隙,这道缝隙也许就是美丽的期待,也许就是丰厚的睿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果”奖励打架的学生不正是他的宽容心的最好的体现吗?学生就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和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更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自己的学生,为这些学生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让每一位后进的学生都能后进变先进!

我班上有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女生,她的服装和发型总是不合学校的要求。夏天衣服“薄、露、透”,平时总是将刘海留得很长,她不时地从头发缝中张着那双迷茫的大眼睛偷窥着身边的人和事。上课时,低下头,头发整个挡住了她的漂亮的小脸,谁也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提醒了好几次也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家长也拿她没有办法。于是,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几个好事网友从生活中捕捉到的“大胆女”的过分着装图片及网友们的评论。我在看似不经意中和她谈及这些,并从她们的礼仪课入手,并和她谈当时正热播的《大长今》,让他们仔细观察大长今一丝不苟的着装和一丝不乱的头发。我这样告诉她:老师很担心因你不合适的着装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青年的伤害;另外,老师希望每天能看到你漂亮的眼睛和美丽的面孔,但你的头发总是将你的脸挡住,另外,这也不合常规的礼仪。你能想个办法改变这种情况吗?她这才说了实话:老师,我懂了。只是,我真舍不得我的头发,但我会想办法的。第二天,她终于将她惜之如命的长发用发卡别了起来。我也及时夸赞她这样做的诸多好处。后来,她的服装和头发总是很整齐,成了别的同学的表率……

现在想想,有时候我们这些“大人”总是会用成人的思维去约束孩子们,对他们的怨言与叛逆不理解。但如果我们真的能够蹲下来看他们,也许才会真的做到宽容啊,这也应该是一种佛性的宽容吧! 

四.巧妙的智慧心

这是一颗需要知识和爱心筑就的特殊的心。教育者一旦拥有了这样的心,任何难题在他们手里就会迎刃而解。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心呢?学习!再学习!博众家之长,以他山之石攻这山之玉。多掌握一些教育的技巧,多了解一些教育特殊家庭学生的方法。不管是自我解嘲,还是曲线救国,只要能将坏脾气的孩子变成规范学生。只要让学生懂得这个社会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复杂。只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和家长是爱他们的……教育已经就有成效了。另外教者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德,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教育者的爱心和责任心时时包围着自己的学生。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门科学的艺术性在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上显得尤为重要。这诸多的技巧加上这诸多的真心,就让我们拥有了一颗解“特殊家庭学生”这个“九连环”的智慧心了。这样一来,还有什么样的孩子不在你的手中一天天进步呢!

我班里有近乎一半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我时常会听到孩子的母亲电话里或qq中告诉我说,她的孩子最近特别懂事,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起来,也开始谈及学校的生活了。也说老师又表扬她了,老师还说她笑起来特别的漂亮……诸如此类的小事中不难看出,孩子们觉得老师真心爱他们时,他们的心也就打开了。在一个平和友爱宽容的集体中,特殊家庭的孩子会自然释放出他们纯洁的天性,他们的“特殊”个性也就没了市场。

总而言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教师要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引导他们积极地投身于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并倡导班级同学也能给这些特殊学生送温暖,补缺陷,使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友爱。在尽量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工作进而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阴影,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育者面对特殊家庭的孩子时,一定要多些平常心,少些苛责心。多些温言软语,少些急风暴雨。多些牵手同行,少些简单说教。长此以往,我相信特殊家庭的每一个特殊孩子不再受伤也不再伤人,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学生头顶也会有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 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内容(上).北京:清华出版社,2007年

「2」 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内容(下).北京:清华出版社,2007年

「3」 孙晓云.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年

「4」 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断新教育讲演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标签:德育教育,特殊,家庭,孩子,他们,渗透到,学生,老师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aomao7ly/p/1218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