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读书笔记

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读书笔记

作者:互联网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美国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关于这本书的偶遇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至少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被誉为 "爱书人的圣经" ,而是因为书信交流。

直到前些日子买书时才偶然想起这本书,此时我已经有一个经常联系的固定的笔友了。

不过,到手后才发现这是本书信集,内容嘛,很简单,都是海莲和弗兰克的买书卖书之间的一些交流。涉及个人情感生活的,人生经历的言语,实在时难得一见。

所以这本书信集的内容还是比较枯燥的。

然而抛开书信内容,还是有其它话题可以好好谈一谈的。

书信交流

不管是出于友情还是爱情,至少海莲和弗兰克从1949年起,通信长达二十年,竟然还都没见过面,光是这一点就很能让人感叹和惋惜了。

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他们写信中的那种诚恳纯粹的情感,还有就是书信交流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实在是很吸引我。

我一直相信: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

我从小就对信件这类东西挺感兴趣的,但是因为从前居住的地方比较偏远,而且那时候快递行业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就一直没有机会寄信。

就这样一直到了大学时代,通信条件慢慢地好了起来,快递收发也方便多了。我便通过互联网发帖暂定几个笔友写信交流。

然而同现实生活中一样,聊得来的人的确太难遇到。况且如果不是对书信和私人交流特别情有独钟的话,如果信件交流不那么有趣,确实是很难保持长久的。

在经历了大一混乱的各种书信交流后,我才意识到:不必渴望与别人交流,无论是当面还是书信,首先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多看书培养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首先得让自己变得充实起来,变得有趣起来。至少是对生活有过一些经历和感受,那样才能更好地与别人聊到一块去。

专注自己的那大半年时间里,读了很多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一以此填补一些闲得发慌的日常生活,从零基础训练到参加马拉松比赛以此锻炼身体,听越来越多的古典乐,在音乐的世界里走走停停。

虽不说我变得多么有趣了,但是至少真的没有以前那样感到无聊和空虚了。读书的那些日子里,慢慢也对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有了一些了解。

后来我的座右铭就变成了这段文字: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而独处时,我最喜欢音乐,音乐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调味品。除了音乐,我还拥有什么呢?世间荒唐的事实在太多,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一份心情奉献给音乐呢? 抛弃所有的得与失,为了音乐而音乐,为了爱而爱。

而后在与更多的人交流后,我才慢慢意识到,有好多人确实是太在意外表了。的确那样更能吸引人,但是只稍与她聊得深入一点,譬如文学,艺术,生活方式,生活经历,这类个人化深层化的话题,就完全能够看出一个人是否有个性,是否真的有内涵。聊天三句不离游戏五句不离电视剧的,我实在是,不太想聊。当然,我也知道只是这样的话题,在陌生人之间还是不太容易聊起来的。至少不会随便聊起来。

但是写信这个方式就完全不同了,因为这种特殊的具有仪式感的古典交流方式,太适合用来聊这些深层次的话题了。当然也没有说可以深到交流灵魂的那种层次,但是能够在这日复一日没有期待感没有仪式感也没有浪漫感的生活中,偶尔能够收到一封远方的来信,谈文学,谈艺术,谈生活经历,谈自己的感悟,实在是太难得了。

况且能够了解别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经历,的确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

同时我也慢慢喜欢上了写字,喜欢精美的小物件,喜欢把这分心意传达给其他的人。

写信的目的,不在于交友,而在于体验这样具有期待感的慢节奏生活。生活中,还有多少事情,能够极具仪式感呢?

 

 

书摘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书籍,确实是人类所成功拥有最好的记忆存留形式,记忆从此可置放于我们的身体之外,不随我们的肉身朽坏。

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生厮守的书,只须花相当于看场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

阅读基本上是一个人的行为,所以重度书痴大都是孤独和寂寞的。

语言创造了“寂寞”这个词来表达一个人而感到的痛苦;“孤独”这个词来表达因一个人而感到的光荣。

从阅读的需求面来说,一本书的再阅读不仅仅只是可能,而是必要,你不能希冀自己一眼就洞穿它,而是你十五岁看,二十岁看,四十岁五十岁看,它都会因着你不同的询问、关注和困惑,开放给你不一样的东西。

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极多开创力十足且意义重大的书,我们当下的社会并没有那个能力一眼就认得出来。

 我一直相信: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

 

标签:生活,读书笔记,查令,音乐,交流,书信,信件,乏味,84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Romantic-Chopin/p/1161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