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教育、兴趣 与 职业
作者:互联网
关于教育目标
在大学,假设可以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而且可以利用一切时间进行实践,则可以觉得完毕了大学教育的目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提到低年级教师(注:小学1-5年级)应该把“会学习的工具”交到孩子手中,这五个工具(即五种技能)各自是:(1)读;(2)写;(3)思考。(4)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5)用语言表达所见、所做、所想以及所观察到的事物。(见《帕夫雷什中学》P73-74)
而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Derek Bok)在《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中,提到大学教育的八个目标。分别为“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培养品德”、“培养合格公民”、“适应多元文化的素质”、“为全球化社会做准备”、“培养广泛的兴趣”、“为职业生涯做准备”。
对比两位教育家的思考,大家可以看到自己须要在大学教育阶段提高的部分,而且须要弥补0基础教育阶段未能培养好的能力。
关于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所以,假设我们说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那么一定是指做这件事情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同一时候会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假设兴趣足够强烈。那么我们就可能每周都会去做这件事,甚至天天去做。成为我们的一个习惯。
如我自己,阅读是我最大的兴趣。
所以在我的床头、床上、我所到的不论什么地方,都会有书籍存在。今天早上起来又看了几页《帕夫雷什中学》,想继续在车上看。同一时候今天还须要学习《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所以早上包中有例如以下内容:《帕夫雷什中学》、《计算机组成与设计》和《我们如何学习》,以及两支中性笔。从早晨起来、等车的途中与校车上。看了《帕夫雷什中学》的53-79页,近30页内容,而且联系到自己的职业与经历、阅读。在书籍上做了相关的笔记。同一时候,如今可以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内容,不断把书本上的内容总结、整理、分享,以利于巩固。
阅读——这就是我的最大兴趣。假设我被关起来,仅仅要给我书籍与食物,一个月、半年应该没有问题。
所以,兴趣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许多时候,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说自己不喜欢本专业。喜欢XXX;假设深入一问,“你居然喜欢XXX,那么请和老师分享一下你做过什么?阅读过什么?这方面有哪些大家等?”,大部分回答都是含糊不清。
所以,这仅仅能是“伪兴趣”。不是“真兴趣”。
兴趣与职业的结合
假设可以做到兴趣与职业的结合。那么一辈子的幸福都有了最主要的保障。我在接近这个目标之前,也经历过很大的痛苦与磨难。读博期间我以前一度想退学,是导师的帮助下才又一次打起精神继续学业;博士毕业后到中科院下南京的一个研究所工作,但度日如年(我最钦佩的一个师兄在里面如鱼得水)。工作8个月后辞职离开。又去做有机农业。三月而关。 一直来到海大,在和学生接触、自身学习阅读过程中,才逐步明确自己终身的志趣与目标——从事教育、影响他人。
所以,自己不断阅读,与学生深入交流,观察学生所思所想,整理教学与交流日志,利用博客、BBS、QQ等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学生分享。希望通过潜移默化下,对学生有些许影响。
在《德胜员工守则》(下载)中,聂圣哲先生讲到教育,就是教育者不厌其烦不断改造被教育者的过程(非原话)。
要可以让被教育者获得良好的习惯与礼仪,须要教育者不断反复,不断提醒。才有可能让教育者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习惯。
所以看德胜公司的员工守则,可以细化到“24.员工必须讲究卫生。勤洗澡(争取每天一次)、刷牙(每天至少一次)、理发(每月至少一次)。”,同一时候也可以人性化到“7.公司永远不实行打卡制。员工应自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员工可以随心所欲地调休。但上班时间必须满负荷的工作。
标签:随笔,帕夫雷,假设,学生,须要,教育,职业,兴趣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fgnongmin/p/1065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