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自我繁殖”的探讨及其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
作者:互联网
摘 要:人类历史进程中已经完成了三次生产力水平的革命,如今正在进行着第四次生产力水平的革命——智能时代的革命。人工智能带给人生产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一些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完全能由机器来处理,这样人的劳动力就得到了解放,解放出的劳动力进而可以转化成生产力。而随着技术的进步,除机械性、重复性工作外,机器已经能处理更多复杂工作,“机器”已经进化为“机器人”。然而这种“进化”还在继续,这不禁引发很多人的期待与担忧:未来的人工智能能否创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能否“进化”为一个独立的物种,代替人类去探索宇宙?人工智能会不会成为地球的霸主,对人类造成危害?本文就人工智能能否“自我繁殖”及人工智能的“繁殖”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我繁殖、生产力
1、人工智能能否自我繁殖?
1.1当前的人工智能不能进行自我繁殖
能进行自我繁殖的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有生命的物体的本质是要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的认知、体验和愿望,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意识。这一切来源于感知和记忆。而当前的机器人无法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有人说,目前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对其理解、抽象然后建立模型,经过计算,就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其的实现。这种想法其实可以理解为将人的意识转移到机器上,从而使机器具有独立意识。但意识转移后,后者并不等同于前者,因为个体出了自身存在之外,还与周围的事物紧密连在一起,任何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上述讨论还是在理想中的能复刻出人类意识的前提下才得以成立的,事实上,因人类意识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很难对其进行抽象。比如伦理上的问题,假设一台智能的自动驾驶汽车在行进时,路上出现了突发情况,在紧急制动下,车要么会装上一头牛,要么会撞上一位老奶奶,亦或是车毁人亡,这时毫无疑问,人工智能会选择撞上牛,但当面对的选择是要么撞上一位老奶奶,要么就是装上一位儿童呢?面对此类伦理问题,因为人意识的差异性,不同的人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即使是相同的人,每一次可能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即人的伦理意识具有复杂性、多面性,而算法具有确定性、可再现性,因此很难通过算法对人的意识进行抽象和模拟。
上述是意识抽象和设计阶段面临的问题,而即使通过算法实现了意识,那么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人都是会犯错误并且可能会犯罪的。那当理想状态的人工智能实现之后,即其通过自我感知和自我学习获得了独立的自我意识之后,比如一个机器人打伤了其他人,此时该如何判定是谁的责任,是该判定为机器人的意识、还是程序设计运行的失误、还是设计者故意为之,这些都是可能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AI还是弱AI,还不具有主观能动性。综上,机器人不能具有自我意识,不是独立的有生命的物体,故机器人不能进行自我繁殖。
1.2未来人工智能实现自我意识的可能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未来人工智能是会具有意识的,这只是时间问题。因为物质的运动变化创生万物,生物的生理活动支撑神经活动,神经活动涌现意识,意识感受生理活动并指导意向性心理活动的实现,从而反观认知万物之理。即意识的产生是“物质-生理活动-神经活动-意识-心智活动-物质”的一个循环,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人工智能也是会有意识的。并且,意识是一种突破程序设定的连接。一旦我们理解了大脑的算法,就应该能够复制;如果这个算法等同于意识,那意识也理应可以被复制和转移。这是在未来人工智能实现自我意识的理论可能。
2、人工智能的“繁殖”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
上面讨论的“繁殖”,是完全由人工智能个体独立主导的后代的衍生,举个反例,机器人在特定的程序下自行组装出机器人,这不是“繁殖”,因为在背后还是人起决定性作用。
但这种“假繁殖”却能带来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升。即我们创造出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机器人,该机器人除了能解放人类的劳动力外,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此种功能的机器人。即我们创造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又依托其强大的算力继续创造智能,这就形成了一个“链式反应”,结合每次创造带来的人类生产力的解放,这个创造链带来的生产力将是呈指数级增长的,人工智能的“繁殖”将带来生产力的爆炸式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和计算将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人工智能通过赋能实体经济,与经济社会相融合,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的强大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机器意识能走多远:未来的人工智能哲学》,周昌乐,《学术前沿》2016年第201607(上).
[2] 《人工智能简史》·尼克.
[3] 《信息简史》·詹姆斯·格雷克.
[4] 《人工智能:比你想象的更具颠覆性的智能革命》·韦康博.
标签:自我意识,人工智能,意识,机器人,自我,生产力,繁殖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am-duan/p/1638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