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作者:互联网
1. 架构设计
1.1 第一次作业
此次作业的架构比较简单,首先依据Person
接口和JML规格来实现MyPerson
,MyPerson
类生成的每个对象都会有id
(编号)、name
(姓名)、character
(性格)、age
(年龄)、acquaintAndVaule
(认识的Person
和两人关系的权重)和circleFlag
(所处的连通块编号)等属性,其中,因为id
是独一无二,可以作为equals
的判断依据;acquaintAndValue
用HashMap
容器实现,Person
作为key,两人关系的权重作为value。
然后依据Network
接口和JML规格来实现MyNetwork
,其中people
属性用来表示社交网络中的Person
,用HashMap
容器实现,id
作为key,Person
作为value。在判断两人是否间接认识即isCircle
时,采用的是并查集算法。每个人初始的circleFlag
是其id
,每次addRelation
时,都将其中一人的circleFlag
变成另一人的circleFlag
,基于QuickUnion实现并查集,并通过高度低的树向高度高的数合并和路径压缩,就可以高效查询网络中两个节点的连接状态。
1.2 第二次作业
这次作业的架构则是在上次作业的架构上作了扩展,首先依据Person
接口和JML规格来实现MyPerson
,和上次作业大致相同,其中MyPerson
类中的acquaintAndValue
拆分成了acquaintance
和value
,都用HashMap
容器实现,用id
作为key,用Person
和value
分别作为value。
然后依据Group
接口和JML规格来实现MyGroup
,MyGroup
类生成的每个对象都会有id
(群组编号)、people
(群组中的人)、peopleSize
(群组中的人员数)、ageSum
(群组内所有人的年龄之和)、conflictSum
(群组内所有人的异或和)、relationSum
(群组内关系的数量之和)和valueSum
(群组内关系的权重之和)等属性。其中,people
用HashMap
容器实现,id
作为key,Person
作为value。其中people
、peopleSize
、ageSum
和conflictSum
都是在addPerson
时动态维护的,relationSum
和valueSum
都是在addPerson
和addRelation
时动态维护的。
最后依据Network
接口和JML规格来实现MyNetwork
,在上次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groups
属性,用来记录Network
中所有的群组,用HashMap
来实现,群组编号id
作为key,群组Group
作为value。
1.3 第三次作业
这次作业则是在上次作业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扩展。其中,MyGroup
类中增加delPerson
方法,在执行该方法时,要动态维护people
、peopleSize
、ageSum
和conflictSum
等属性。
MyNetwork
相较于上次作业增加了很多新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增加了Relation
类,记录一个Relation
中的两个人的编号和关系权重。其中,queryMinPath
要求两人间最短社交路径,本次作业使用了Dijkstra算法来实现;queryStrongLinked
要求两人间是否有两条不相交的社交路径,本次作业使用了tarjan算法来寻找点双连通分量;queryBlockSum
要求连通块数目,由于使用了并查集,所以不同的circleFlag
数量就是连通块数目。
2. Bug修复情况
本单元只在第三次作业中出现3个点CTLE的情况,这三个点的特征是大量的queryMinPath的命令。在求最短路径时,本人采用的是Dijkstra算法,所以重新提交后,bug修复。
3. 心得体会
第三单元的作业是JML规格下进行代码的实现,在具体实现时,数据的实现方式、容器的选择、方法的实现算法都是值得仔细考察的内容。JML规格像是签订了一份“契约”,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也会十分有用。经过整个单元的学习,我对JML规格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在工具链的使用和单元测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标签:群组,作业,value,第三,Person,JML,id,单元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uniQ/p/1633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