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一章
作者:互联网
特别声明:书籍《计算机网络自定向下方法》(第7版),观看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V411t7ow?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非常推荐的课程,郑老师讲的很好。
第一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网络边缘
主机、应用程序
网络核心
互连的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通信链路
- 网络边缘
- 接入网
家庭接入:DSL、电缆、FTTH(光纤到户)、拨号和卫星
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一般是电话线,利用电路交换中的频带复用(FDM),低频是电话信号,高频是网络信号,但这有一个问题,打电话就不能上网,上网就不能打电话。电话频段是0-4KHz,上行频段是4-50KHz,下行频段是50-1MHz
电缆,共享广播媒体,和DSL一样采用调节器,需要将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42.8Mbps下行速率和高达30.7Mbps的上行速率。
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 FTTH)分为有源光纤网络和无源光纤网络。无源光纤网络通过OLT光纤线路端接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再接入因特网。每个家庭需要使用ONT光纤网络端连接器,然后与光纤分配器相连,结合成一条共享的光纤。
卫星链路:要先发送到卫星上,卫星在发回到地面的基站。
企业接入:以太网和WiFi
以太网使用以太网交换机连入互联网,而WiFi是基于IEEE 802.11技术的无线LAN接入,这里面有一个802.11协议。后面会介绍
广域无线接入:3G和LTE
后面介绍 - 物理媒体
物理媒体分为导引型媒体和非导引型媒体
导引型媒体:光缆、双绞铜线、同轴电缆(可以简单理解为网线传送的,固体媒体)
非导引型媒体:无线局域网、数字卫星频段(无线传播的)
*** 网络核心**
1. 分组交换
把源报文化为成为小的数据块在发送出去叫分组。每个分组都童工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剂传送到目的地。
分组交换机的特点:先存储在转发传输,这里面设计一个传输时间(要与后面的传送时间区分开来)。传输时间=L/R 其中L为数据段长度,R为传输速率。
排队时延:每隔分组交换剂具有一个输出缓存,用于存储路由器准备发往那条链路的分组。如果到达的分组需要传输的链路正在传输其他分组,就需要在输出缓存中等待,这个时间叫排队时延。
分组丢包:由于缓存空间的大小有限,当分组到达时,没有位置进行存储,就会丢包。
2.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网络中的复用
频分复用:使用不同频段进行传送信息
时分复用:将周期T里面分成不同时间段,传送信息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对比
分组交换提供了比电路交换更好的带宽共享,比电路交换更简单,更有效,实现成本更低。
网络中的网络
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
时延:节点处理时延(检查分组的头部和决定该分组导向所需要的的时间)、排队时延(前面提到的排队时间)、传输时延(看前面)、传播时延(从链路的起点向终点传播需要的时间)
这里要重点区分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传输时延是指一辆车经过高速收费站需要拿卡支付高速费用的处理时间。而传播时延是指从高速站A到高速站B需要的时间。
排队时延和丢包
流量强度=La/R,a表示分组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而R表示传输速率,L表示分组长度。设计系统时流量强度不能大于1。大于1即说明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址。
前面说的丢包也可以用上面提到的流量强度来解释。分组丢包的比例会随着流量强度增加而增加。
端到端时延=N*(路由器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
N是指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之间需要经过N个路由器。
吞吐量=通信链路中最小的带宽
协议层次及其服务模型
协议是使用下一层的服务来完善自身,更好的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栈 | 信息分组 | 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
---|---|---|
应用层 | 报文 | 应用到应用 |
运输层 | 报文段 | 端到端 |
网络层 | 数据报 | IP to IP |
链路层 | 帧 | 节点到节点 |
物理层 | Bit | 节到节 |
封装
每一层多会进行封装,封装实际是每一层的首部(+)有效载荷字段
有效载荷字段是指从上一层中获得的数据
习题讲解:我是看csdn的一个博客,答案挺好的,链接如下: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691098/article/details/117885919
这上面只是个人的一些些记录,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各路大佬可以指出。
标签:交换,网络,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传输,分组,时延,链路,自顶向下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wgd-elwood/p/16179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