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性能测试相关术语
作者:互联网
1、负载
模拟业务操作对服务器造成压力的过程,比如模拟100个用户进行发帖。
2、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模拟用户负载来测试系统在负载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是否满足性能要求。
3、负载测试(Load Testing)
在一定软硬件环境下,通过不断加大负载(不同虚拟用户数)来确定在满足性能指标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最大用户数。简单说,可以帮我们对系统进行定容定量,找出系统性能的拐点,给予生产环境规划建议。这里的性能指标包括TPS(每秒事务数)、RT(事务平均响应时间)、CPU Using(CPU利用率)、Mem Using(内存使用情况)等软硬件指标。
4、压力/强度测试(Stress Testing)
在一定软硬件环境下,通过高负载的手段来使服务器资源(强调服务器资源,硬件资源)处于极限状态,测试系统在极限状态下长时间运行是否稳定,确定是否稳定的指示包括TPS、RT、CPU Using、Mem Using等。
5、稳定性测试(Endurance Testing)
在一定软硬件环境下,长时间运行一定负载,确定系统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是否运行稳定。与上面的压力/强度测试区别在于负载并不强调是在极限状态下(很多测试人员会持保守观念,在测试时会验证极限状态下的稳定性),着重的是满足性能要求的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比如响应时间是否稳定、TPS是否稳定。一般我们会在满足性能要求的负载情况下加大1.5到2倍的负载量进行测试。
6、TPS
每秒完成的事务数,通常指每秒成功的事务数,性能测试中重要的综合性性能指标。一个事务是一个业务度量单位,有时一个事务会包括多个子操作,但为了方便统计,我们会把这多个子操作计为一个事务.比如一笔电子支付操作,在后台系统中可能会经历会员系统、账务系统、支付系统、会计系统、银行网关等,但对于用户来说只想知道整笔支付花费了多长时间。
7、RT/ART(Response Time/Aveage Response Time)
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指一个事务花费多长时间完成(多长时间响应客户请求),为了使这个响应时间更具代表性,会统计更多的响应时间然后取平均值,即得到了事务平均响应时间(ART),为了方便大家通常会直接用RT来代替ART,ART与RT是代表同一个意思。
8、Pv(Page view)
每秒用户访问页面的次数,此参数用来分析平均每秒有多少用户访问页面。
9、Vuser虚拟用户(Virtual User)
模拟真实业务逻辑步骤的虚拟用户,虚拟用户模拟的操作步骤都被记录在虚拟用户脚本里Vuser脚本用于描述Vuser在场景中执行的操作。
10、Concurrency(并发)
并发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操作,这种操作一般针对同一类型的业务,或者所有用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目的是测试数据库和程序对并发操作的处理,即单场景。广义的并发,即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操作可以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有很多用户同时进行操作,即混合场景。狭义并发强调对系统的请求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多适用于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场景;广义并发不限制对系统的请求操作,多适用于混合场景、稳定性测试场景。
11、思考时间(Think Time)
模拟正式用户在实际操作时的停顿间隔时间.从业务的角度来讲,思考时间指的是用户在进行操作时,每个请求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测试脚本中,思考时间体现为脚本中两个请求语句之间的间隔时间。
PS:一般执行性能测试顺序:基准测试---->负载测试---->稳定性测试。
标签:负载,并发,性能,术语,用户,响应,测试,操作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jspider/p/16034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