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接字个人总结
作者:互联网
建议看总结前先看个视频:
C/C++基础教程:详细讲解socket网络编程上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有上中下。
套接字函数总结:
初始化(了解即可):
类型:
WORD //typedef unsigned short WORD;
用于描述版本号,如2.2版本,不能直接在WSAStartup()的第一个参数里输入2.2,会被强制转化为2.因此需要该类型,再加上MAKEWORD来变成函数能够接受的形式。
WSADATA //结构体变量,其他不需要懂太多
用来存储被WSAStartup函数调用后返回的Windows Sockets数据,现阶段不需要用,知道是实现函数的就行。
函数:
WSAStartup() //int WSAStartup( WORD wVersionRequested, LPWSADATA lpWSAData);
参数看上面类型的描述就够了。
执行成功返回0
参数建立:
类型:
SOCKET //typedef unsigned __int64 UINT_PTR typedef UINT_PTR SOCKET;
这定义雀氏很“套接字”。
sockaddr_in //存储端口号和ip地址的结构体
绑定端口号和ip地址常规操作例子:
sockaddr_in sin; //sockaddr_in是系统封装的一个结构体
sin.sin_family = AF_INET; //sin_family主要用来定义地址族
sin.sin_port = htons(8888); //sin_port主要用来保存端口号
sin.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127.0.0.1"); //填入本机的IP地址
函数:
socket() //SOCKET socket(int af, int type, int protocol);
这个函数返回值为SOCKET,所以你应该懂怎么对SOCKET类型变量进行赋值了吧,
af 为地址族,也就是 IP 地址类型,常用的有 AF_INET 和 AF_INET6。
type 为数据传输方式/套接字类型,常用的有 SOCK_STREAM(流格式套接字/面向连接的套接字) 和 SOCK_DGRAM(数据报套接字/无连接的套接字)。
protocol 表示传输协议,常用的有 IPPROTO_TCP 和 IPPTOTO_UDP,分别表示 TCP 传输协议和 UDP 传输协议。
bind() //int bind(SOCKET sock,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int addrlen);
connect() //int connect(SOCKET sock, 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int addrlen);
socket函数用来创建套接字,确定套接字的各种属性,然后服务器端要用 bind() 函数将套接字与特定的 IP 地址和端口绑定起来,只有这样,流经该 IP 地址和端口的数据才能交给套接字处理。类似地,客户端也要用 connect() 函数建立连接。
简单来说,绑定套接字和他的地址端口属性,服务器端要用bind(),客户端要用connect().
Parm1:要被绑定的套接字
Parm2:要被绑定的结构体,由于传入参数为sockaddr,因此需要对sockaddr_in的结构体进行强制转化,不用考虑有没有问题。
如果仍有疑惑请看:(下面为连接)
https://www.xin3721.com/Articlewlgcs/16281.html#:~:text=bind%20%28%29%E5%92%8Cconnect%20%28%29%E5%87%BD%E6%95%B0%EF%BC%9A%E7%BB%91%E5%AE%9A%E5%A5%97%E6%8E%A5%E5%AD%97%E5%B9%B6%E5%BB%BA%E7%AB%8B%E8%BF%9E%E6%8E%A5%20socket%20%28%29%20%E5%87%BD%E6%95%B0%E7%94%A8%E6%9D%A5%E5%88%9B%E5%BB%BA%E5%A5%97%E6%8E%A5%E5%AD%97%EF%BC%8C%E7%A1%AE%E5%AE%9A%E5%A5%97%E6%8E%A5%E5%AD%97%E7%9A%84%E5%90%84%E7%A7%8D%E5%B1%9E%E6%80%A7%EF%BC%8C%E7%84%B6%E5%90%8E%E6%9C%8D%E5%8A%A1%E5%99%A8%E7%AB%AF%E8%A6%81%E7%94%A8,bind%20%28%29%20%E5%87%BD%E6%95%B0%E5%B0%86%E5%A5%97%E6%8E%A5%E5%AD%97%E4%B8%8E%E7%89%B9%E5%AE%9A%E7%9A%84%20IP%20%E5%9C%B0%E5%9D%80%E5%92%8C%E7%AB%AF%E5%8F%A3%E7%BB%91%E5%AE%9A%E8%B5%B7%E6%9D%A5%EF%BC%8C%E5%8F%AA%E6%9C%89%E8%BF%99%E6%A0%B7%EF%BC%8C%E6%B5%81%E7%BB%8F%E8%AF%A5%20IP%20%E5%9C%B0%E5%9D%80%E5%92%8C%E7%AB%AF%E5%8F%A3%E7%9A%84%E6%95%B0%E6%8D%AE%E6%89%8D%E8%83%BD%E4%BA%A4%E7%BB%99%E5%A5%97%E6%8E%A5%E5%AD%97%E5%A4%84%E7%90%86%E3%80%82
Parm3:addrlen 为 addr 变量的大小,可由 sizeof() 计算得出。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交互:
客户端:
send() //int send( SOCKET s,char *buf,int len,int flags );
不论是客户还是服务器应用程序都用send函数来向TCP连接的另一端发送数据。
客户程序一般用send函数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而服务器则通常用send函数来向客户程序发送应答。
(1)第一个参数指定发送端套接字描述符;
(2)第二个参数指明一个存放应用程序要发送数据的缓冲区;
(3)第三个参数指明实际要发送的数据的字节数;
(4)第四个参数一般置0。
send()函数只能在套接字处于连接状态的时候才能使用。(只有这样才知道接受者是谁)
recv() //int recv( SOCKET s, ch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功能:不论是客户还是服务器应用程序都用recv函数从TCP连接的另一端接收数据。
参数一:指定接收端套接字描述符;
参数二:指明一个缓冲区,该缓冲区用来存放recv函数接收到的数据;
参数三:指明buf的长度;
参数四 :一般置为0。
服务器端(以下函数按先后顺序来进行解释):
listen() //int listen( int sockfd, int backlog);
sockfd:用于标识一个已捆绑未连接套接口的描述字。
backlog:等待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一般设置为SOMAXCONN,交给系统来动态管理。
当socket函数创建一个套接字时,它被假设为一个主动套接字,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调用connect发起连接的客户套接字。listen函数把一个未连接的套接字转换为一个被动套接字,指示内核应该接受指向该套接字的连接请求。根据TCP状态转换图,调用listen导致套接字从CLOSED状态转换到LISTEN状态。
accept() //int accept(SOCKET s,struct sockaddr FAR * addr,int FAR * addrlen);
第一个参数用来标识服务端套接字(也就是listen函数中设置为监听状态的套接字),
第二个参数是用来保存客户端套接字对应的“地方”(包括客户端IP和端口信息等),
第三个参数是“地方”的占地大小。返回值对应客户端套接字标识。
摘一段博客:
如果没有客户端套接字去请求,它便会在那里一直痴痴地等下去,直到永远(注意, 此处讨论的是阻塞式的socket. 如果是非阻塞式的socket, 那么accept函数就没那么痴情了, 而是会立即返回, 并意犹未尽地对未来的客户端扔下一句话: 我等了你, 你不来, 那就算了, 我懒得鸟你)。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stpeace/article/details/13424223
recv() 上文提到过
send() 上文提到过
关闭套接字和WSA:
closesocket(SOCKET s);
WSACleanup();
不解释,常规操作。
标签:总结,A5%,个人,E5%,E6%,E7%,int,接字 来源: https://blog.csdn.net/m0_56215962/article/details/12359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