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你身边的成功案例
作者:互联网
科技
上文我们聊到传感器、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的物联网技术平台,现在我们来谈谈你不知道的科技发展速度。
2009年,农业占比的比重首次下降到10%以下,2014年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开始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比,农业现代化在2010年前后进入一个转折期。
转折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农民的代际分化
随着农民外出从事非农就业成为常态,农户非农收入份额上升,农地的经济重要性下降,农村家庭内部分工分业稳定。
“农二代”与“农一代”的代际分化明显,“农二代”对乡土的观念发生改变,呈现出离土、离农、务工、留城的趋势。
二、土地市场与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土地市场发展与规模化经营蓄势待发,土地流转成为农业经营者扩展经营规模的重要方式。
2003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土地流转率分别为9%、11.6%和3.86%;到2013年,三大地区农地流转率分别达到26%、31%和20%;2018年,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高达5.39亿亩,是2010年的2.88倍。
说了这么多
大家可能好奇
转折和数字鸿沟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两点是转折的重要内容:
表现之三:
农业发展的动能发生了转变。农业机械为代表的现代要素投入,逐渐替代了农业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投入,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2018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0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农业生产方式转为以机械作业为主和要素匹配阶段。
表现之四:
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家庭农场60万家,比2013年增长了4倍多;农业经营主体开始向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他们应用新技术、增加农业生产投入、开拓新市场、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农的新态势,这就是开始跨越行业鸿沟的新态势。
以上的数据大家可能很难有直观“鸿沟”的感受,下面我们来分析个实际例子;
全国黄鳝看湖北
湖北黄鳝看仙桃
“中国黄鳝之都”的实力和底气何来?
如今,湖北仙桃黄鳝养殖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占全国四成,产值超50亿。建有全国最大的黄鳝交易市场、黄鳝人工繁养基地,黄鳝养殖户1.1万户……
通过实施信息化基础的建设,仙桃农产品产业园已实现产业的数字化,实施数字黄鳝产业链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将仙桃打造成为镶嵌在江汉平原的一颗璀璨明珠,缔造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鳝之都”。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有这么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便能走多远。”
首先,农业系统化,把农业、农村、农民三方面的涉及的各类应用场景,做了系统化的规划和设计,兼顾现在与将来。
其次,是全面化。在农业部分现在重点是对“订单农业”和“安全溯源”的应用;
1、订单农业:
依靠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以及大数据还有现代视频技术将农作物或牲畜全程生长过程的模式、手段和方法呈现在公众面前,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优质产品的一种模式。
既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又能解决信息诚信问题、针对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能得到产前订单,让农产品升级卖到好价钱。
2、安全溯源:
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数据不可篡改、数据共享、点对点传输等技术特点,将农场、农户、认证机构、食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物流仓储企业等加入到联盟链上,每个关键节点上的信息都形成一个信息和价值的共享链条,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从技术上突破了传统的溯源平台信息不透明、数据容易篡改、安全性差、相对封闭等弊端和弱点。
# 农业 数字鸿沟 #
“这是一种新业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通过对产业的数字化,形成新的数字模型,形成数字产业模式,最终形成数字产业的输出。
主动把‘数字鸿沟’主动转为‘数字跳板’。”这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倡导的数字乡村工程。农业鸿沟的跨越,有望填补城乡数字鸿沟,打通三农信息孤岛,让农业插上数字的翅膀,实现高质量发展。
你还知道其他行业鸿沟案例吗?
评论区告诉我
一起学习更多科技知识
文章来源:猿圈圈自由号
标签:鸿沟,数字,仙桃,农业,案例,黄鳝,2018 来源: https://blog.csdn.net/APE_AI/article/details/12304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