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逻辑研究缘起
作者:互联网
框架这个词英文一般翻译为Framework,顾名思义,框架就是一个具备约束性的框子,而架即骨架,指这个框子本身还具备了一种结构体系。因此框架可以理解为具备约束性的概念性结构或实物构造,用于解决或处理复杂问题,或为上层建筑提供支撑能力。
在软件开发中,经常会使用到软件框架这个词。
软件框架(Software Framework),通常指的是为了实现某个业界标准或完成特定基本任务的软件组件规范,也指为了实现某个软件组件规范时,提供规范所要求之基础功能的软件产品。
软件框架不仅仅指软件开发或技术规范,也包括了基于规范的一些软件底层代码实现。比如常说的Java三层开发框架,微服务开发框架等。因此软件框架往往体现两个关键特性,其一是标准和约束性,其二是可复用性。开发人员可以基于软件框架定义的标准规范进行开发,同时也可以复用成熟的底层框架进行上层业务功能的实现。
对于思维框架研究缘起,结合个人学习和实践做下整体脉络说明。
公式和模型框架
在学校学习阶段,印象最深刻的思维框架就是公式和模型,也就是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最终都可以转化或抽象为具体的公式或模型来进行解决。
比如你以抛物线抛出一个石头的时候,这个石头究竟能够抛多远?基于物理学和数学知识,现实中的问题会转化为求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而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求解直接带入标准的公式就可以得出答案。
各类公式模型本身就是最基本的思考框架,因为公式本身就是人类研究现实世界各种现象后进行归纳和抽象,得出的一种普遍使用的公理后定理。而你实际求解问题的过程仅仅是应用公式进行演绎。
那么公式或模型思维解决问题难点在哪里?
在前面抛石子求距离这个简单的例子中,难点不是在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式,而是你的思维能力能够将这个业务场景下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求解公司的问题,当完成这个转化后,剩下的事情仅仅是利用你的公式库进行匹配的过程。
大家可以思考下,当前学校阶段的教育有多少在教学生这种如何转化的思维能力?更多的学校学习往往都是靠大量的题型练习并产生机械式的记忆。比如当你看到抛石子这个业务场景,你已经知道转化为方程式求解,这个题会做并不是你懂得如何分析转化,而仅仅是你做过类似的题目。
一个或多个现象往往对应到多个定理或公式,在多个公式组合下往往就能够求解或证明其中一个未知。诸多数理化题目往往都是类似场景。那么你必须要搞清楚的就是有哪些现象,具体的现象会对应到什么样的定理,务必把这些全部在脑子里面记忆清楚,那么剩下的就是组合和分析了。
公式和模型是思维框架的基础,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思考?如何思考本质是一个动态过程,运用的是分类,分解,归纳,演绎,抽象,集成,匹配等各种动态逻辑。而个人在学生阶段常用的一个思考逻辑就是现象和模型两边同时演进和逼近,最后完成匹配的逻辑。
即定理可以演绎出现象,而现象也可以归纳出定理。即核心的一个思维逻辑仍然是从未知想已知,从已知想未知,两边同时推导,最后再到某一个地方能够结合起来,题目的问题就解决了。
在进入到工作阶段后,最早接触的是结构化思维这个词,相信对于很多人接触到结构化思维这个词来源于《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如如何基于MECE法则构建完整金字塔结构,如何运用SCQA模型进行结构化呈现表达等。对于结构化思维可以先看下MBA百科上一个简单定义。
结构化思维是以事物结构为思维对象,以对事物结构的积极构建为思维过程,力求得出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在思维分析问题时,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顺序进行,首先以假设为先导,对问题进行正确的界定,假设并罗列问题构成的要素,其次对要素进行合理分类,排查非关键分类,对重点分类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制定行动计划。
对于结构化思维本身体现了两个方面核心内容。
首先是事物或事件本身是有结构的,应该对内部结构和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其次是思维研究应该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过程,这个方法过程既包括了归纳,演绎,分类,排序等动态逻辑,也包括分析解决问题中的科学方法和步骤。
结构化思维里面的静态结构和动态逻辑刚好应该是构建完整思维框架的核心要素。但是当前大部分结构化思维是研究事物的结构化和发展逻辑,而没有研究思维本身的结构化,思维不应该始终停留在个人经验等隐性知识阶段,而是应该通过形式化符号或模型进行显性化表达,即结构化思维本身也可以应用到思维框架的结构化构建上。
大概是在2004年左右,当时部门组织阅读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实践》,在这本书里面接触到系统思维的概念。
系统是由多个部件或组件,多个类别的工作或活动,多个影响因子等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表现出来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这些子部件或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抑制和促进,正反作用,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对于系统思维则正好是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正反作用,并从开放和发散思考方式转为构建一种闭环回路模型。
在这个阶段,个人一直将系统思维作为思维发展的高阶形态,包括在进一步阅读《系统思考》,《最后期限》等书籍后,还对日常软件开发和生活事件通过iThink工具进行建模和动态模拟。
在结构化思维阶段重要的贡献就是事物在静态观察的时候可以研究组成要素进行结构化,在动态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时候可以通过方法论加归纳演绎逻辑进行结构化。但是并没有进一步去分析和研究分解后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当进一步去分析和研究事物内在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和关系时,将进一步帮助你打通整个思维框架中的关键集成逻辑,将思维中的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真正融合为一个整体。
比如在对摩托车的分析和研究中。
静态分析可以分解为要给完整的层次结构数,比如摩托车包括了把手,轮子,发动机,传动系统,座椅等。对于发动机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气缸,连杆,润滑装置,喷油装置等。而动态分析则摩托车会体现出匀速,加速,减速三种不同的运动形态。
如果仅仅分析到这里,那么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并没有发生联系,也就是说摩托车表现出来的动态行为特征,具体是内部哪些零部件共同作用和协同的结果。动态分析你只会分析到踩油门后摩托车加速运行,但是深入地动静分析一定是你会去搞清楚加油门作为输入,触发了内部哪些零部件协同,最后形成了加速这个动态行为。
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的静态分析或动态分析,而是真正将静态和动态融合,去分析事物内部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关系,包括去思考各个内部要素是如何动态协同才产生了外在的表象。
也就是通过对系统思维的学习和实践,让自己也意识到一个完整的思维框架构建应该包括了静态结构+动态逻辑+动静结合三个关键内容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形成方法论和知识体系
框架既可以是一个技术支撑部件或组件,也可以是可复用的知识体系结构或方法论体系。思维中的思维是动态思考过程,通过发展演进为科学的方法论;而维度即维度和结构,通过发展演进为完整的某一个细分领域的知识体系结构。
因此方法论和知识体系是思维实践研究后重要的资产沉淀。对于当前主流的方法论,知识体系等进行研究也有助于形成完整的思维框架和结构逻辑。
个人刚参加工作开始从事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相关工作,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实践指导主要来源于学校阶段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和企业本身的软件开发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在2004公司启动了CMMI二级的评估工作并开始接触到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I是一个完整的方法论和知识体系,在这里不准备详细讲解CMMI相关内容,但是CMMI多年实践给自己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对任何一类复杂事务分析和处理,都应该是分解为多个维度或知识域,对知识域进一步分解为多个过程实践,并详细的定义清楚每个过程实践中的输入,输出,应该采用的方法,工具,技术,相关的过程指导书和培训教材等。
也就是CMMI给出了一个完整方法论或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参考逻辑。通过CMMI的完整定义你会看到,在进行软件开发或过程实践的时候,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标准,有方法流程,有参考指导,有内容模板,有验收准则。看似死板的东西体现的确实构建方法论或知识体系时候该有的逻辑严谨性。
在接触CMMI的同时,当时所在企业已经进行IT项目管理专职化,因此在这个阶段个人完成PMBOK知识体系学习,并通过PMP认证考试。对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同样也是完善严谨的项目管理方法论,该知识体系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从启动开始的五个动态生命周期阶段,另外一个是包括整体管理,范围管理的9大知识领域。静态+动态两个维度的知识体系完全覆盖了所有项目管理实践活动。
在从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工作转到IT咨询顾问后,个人开始接触到IT咨询方法论并进行多个项目实践,这里面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EA企业架构和TOGAF方法论。
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 EA)是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审视与信息化相关的业务、信息、技术和应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企业业务流程和功能的影响。从这个定义至少可以看到重要的两点,其一是业务、信息、技术和应用的融合;其二是EA包括了业务和IT两个重要的方面,是从全局考虑业务和IT的集成。企业架构是一个多视图的体系结构,它由企业的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基础架构共同构成。
对于企业架构的研究和项目实践,给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进一步完善了个人动态思维框架和逻辑,企业架构中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本身都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输出,但是如何基于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通过详细的流程梳理和差距分析,得出各个架构视图,并搞清各个架构视图之间的协同关系,这才是思维的核心逻辑。这个逻辑就是静态思维到动态思维的转变,从结构化思维到系统思维的提升。
思维不应该是一个简单化的理论框架,而是需要能够指导实践,而IT行业中的IT咨询和企业架构规划刚好是思维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个人有幸参与多个大型集团的架构规划和系统建设等,刚好也对前期思维总结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践验证。
本书对思维框架的研究也是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思维知识体系,并形成思维实践的核心方法论逻辑。以上谈到的个人学习,工作和实践对于进行思维框架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输入。
注:以上内容为我思维框架逻辑一书的节选,近期我将写作重心会放到思维书籍的重新整理上,个人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在今年正式出版。
标签:思维,结构化,思维能力,架构,框架,知识,逻辑,缘起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ebuybay/p/1586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