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CF652D Nested Segments

CF652D Nested Segments

作者:互联网

题目传送门

题面

在一条直线上有 \(n\) 条线段,每条线段用 \((l,r)\) 表示,求每条线段包含多少条其他的线段。

思路

线段的包含

首先,怎么样的线段是包含关系?

答案:对于一个线段 \((l_1,r_1)\) 与另一个线段 \((l_2,r_2)\),若 \(l_1 \ge l_2\) 且 \(r_1 \le r_2\),那么这 \((l_1,r_1)\) 就被 \((l_2,r_2)\) 包含。

这很好证明,请读者在草稿纸上画一个数轴(什么,你竟然说你没学过数轴?),自己探究一下。

处理数据

首先,如果线段序列按照 \(r\) 单一关键字进行升序排序,那么一定有 \(r_{i-1} \le r_{i}\),且根据上面的理论, \((l_i,r_i)\) 一定只能包含不超过 \(i-1\) 条线段。前面的线段若 \(l_j \ge l_i\) 即 \(j\) 被 \(i\) 包含(当然,这里 \(j \lt i\))。

\(l\)挺大的(\(-10^{9} \le l_{i} \lt r_{i} \le 10^{9}\))。 所以需要离散化来缩小范围到\(n\)的范围(\(1 \le n \le 2 \times 10^{5}\))。另外,离散化也可以为之后的求逆序对创造有利条件。

还是不懂为什么要离散化?

树状数组需要开的数组,如果没有离散化那么要开 $2 \times 10^9 $ 以上大小的数组,肯定会MLE。

如何初始化

先创建一个 \(l\) 数组的副本,然后每次用二分寻找原来的数组 \(l_i\) 的位置替换原来的真实值。

离散化的思想与HASH类似,都是缩小数据范围的一种有力的方法。

树状数组出场

经过上面的分析,就能够知道这就是一个求前面有多少个小于这个数的问题(逆序对),可以使用树状数组解答(当然,神犇们用线段树我也不阻止了)。

归并排序每一次都会重新计算,可能会过不去(请读者们试一试)。

至此,我们已经解决该问题,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

贴上源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define SIZE int(2*(1e5)+5)
#define inti int i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yl[SIZE],tree[SIZE],result[SIZE];
struct Segment{
	int l,r,id;
	bool operator<(const Segment csgt) const {
		return (this->r)<(csgt.r);
	}
} sgts[SIZE];

namespace BIT{ // 树状数组求逆序对板子
	int lowbit(int x){
		return x&-x;
	}
	void add(int p, int val){
		while(p<=n) {
			tree[p]+=val;
			p+=lowbit(p);
		}
		return;
	}
	int query(int p){
		int sum=0;
		while(p){
			sum+=tree[p];
			p-=lowbit(p);
		}
		return sum;
	}
}


void lisanhua(){
	sort(yl+1,yl+n+1);
	for(inti=1;i<=n;++i){
		sgts[i].l=lower_bound(yl+1,yl+n+1,sgts[i].l)-yl;
	} 
	sort(sgts+1,sgts+1+n);
}

int main(){
	cin>>n;
	for(int i=1;i<=n;i++){
		cin>>sgts[i].l>>sgts[i].r;
		sgts[i].id=i;
		yl[i]=sgts[i].l;
	}
	lisanhua();
	for(int i=1;i<=n;i++){
		BIT::add(sgts[i].l,1);
		result[sgts[i].id]=i-BIT::query(sgts[i].l-1);
	}
	for(int i=1;i<=n;i++){
		printf("%d\n",result[i]-1);
	}
	return 0;
}

最后啰嗦一句,看样例可以知道,这道题“包含”不包括自己与自己包含,所以一定要减一!

\(\color{green}\textbf{AC}\) 了!

标签:le,包含,int,Segments,Nested,数组,CF652D,线段,SIZE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iezheyuan/p/note-rem-cf65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