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标记法
作者:互联网
基本原理
当前主流编程语言的垃圾收集器基本.上都是依靠可达性分析算法来判定对象是否存活的,可达性分析算法理论上要求全过程都基于-一个能保障一致性的快照中才能够进行分析,这意味着必须全程冻结用户线程的运行。由于GC Roots相比起整个Java堆中全部的对象毕竟还算是极少数,且在各种优化技巧(如OopMap) 的加持下,它带来的停顿已经是非常短暂且相对固定(不随堆容量而增长)的了。可从GC Roots再继续往下遍历对象图,停顿时间就必定会与Java堆容量直接成正比例关系了:堆越大,存储的对象越多,对象图结构越复杂,要标记更多对象而产生的停顿时间自然就更长
想解决或者降低用户线程的停顿,就要先搞清楚为什么必须在一一个能保障-致性的快照上才
能进行对象图的遍历?为了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很多垃圾处理器都引入三色标记(Tri- color Marking)如CMS、G1等。
按照“是否访问过”这个条件标记成以下三种颜色:
- 白色:表示对象尚未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显然在可达性分析刚刚开始的阶段,所有的对象都是白色的,若在分析结束的阶段,仍然是白色的对象,即代表不可达。
- 黑色:表示对象已经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且这个对象的所有引用都已经扫描过。黑色的对象代表已经扫描过,它是安全存活的,如果有其他对象引用指向了黑色对象,无须重新扫描一遍。黑色对象不可能直接(不经过灰色对象)指向某个白色对象。
- 灰色:表示对象已经被垃圾收集器访问过,但这个对象上至少存在一个引用还没有被扫描过。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多标(浮动垃圾)
- 黑色节点断了后面灰色节点的引用,会导致后面断的灰色节点实际上应该变成白色,但是最终会变成黑色,导致不可回收,因此被称为浮动垃圾
漏标(对象消失)
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会发生:
- 从一个黑色节点新增一条或多条白色节点
- 删除该白色节点所关联的全部灰色节点的直接或间接引用(该白色节点不被其他灰色节点饮用)
解决漏标
由上述原理可知,只要破坏漏标其中一个条件即可保证漏标现象不出现,不同的垃圾处理器采取不同的方式。
增量更新
增量更新要破坏的是第一一个条件, 当黑色对象插入新的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关系时,就将这个新插入的引用记录下来,等并发扫描结束之后,再将这些记录过的引用关系中的黑色对象为根,重新扫描一一次。这可以简化理解为,黑色对象一旦新插入了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之后,它就变回灰色对象了。CMS 采取的就是这种解决方案。
原始快照(SATB)
原始快照要破坏的是第二个条件,当灰色对象要删除指向白色对象的引用关系时,就将这个
要删除的引用记录下来,在并发扫描结束之后,再将这些记录过的引用关系中的灰色对象为根,重新扫描一次。这也可以简化理解为,无论引用关系删除与否,都会按照刚刚开始扫描那一刻的对象图快照来进行搜索。G1采取的就是这种解决方案。
标签:灰色,白色,对象,标记,扫描,引用,节点 来源: https://blog.csdn.net/zhangxiaohui4445/article/details/12160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