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风口浪尖上,“猪”可能已经飞不起来了

风口浪尖上,“猪”可能已经飞不起来了

作者:互联网

大家都说“男怕入错行,有时候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话虽如此,但也不是说努力是没有必要的。如今互联网行业的确是在风口浪尖上的行业,大型互联网企业的程序员薪资是许多行业的好几倍。俗话说风口浪尖上猪都能起飞,如今大量的IT人才每年都在向社会输入,现在还飞的起来吗?所以说光选择一个好的行业没用,同时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今天笔者文章中的这位职场人,大专毕业,非统招本科,如今在阿里工作十年,P8 职级,年薪 200 万。

用该职场人的原话来说就是:

我自己并不算成功,要说成功也是相对自身来看的,这种“成功”有时代的原因,也有自己的努力。但是无论在哪个时代,人才画像的特性都是相似的:勤奋、努力、上进、自省、皮实,我相信真正成功的人一定不是偶然,在时代的浪潮下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机遇,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不知不觉,工作满 10 年了,撒点鸡汤。非科班出身,学历也不太好,非统招本科。

刚毕业,做过几年外包,现在还记得第一个月拿到 2800 块工资的激动的心情。因为起点比别人低,所以比身边的人都努力。自学了很多技术栈,每一项都有认真做笔记和总结。慢慢地,成了别人口中的技术达人,后面有幸加入了阿里,没有关系老板,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人的产出可以抵一个小团队,年年 375,总包也涨到了 200,今年晋升 P8。

看到一句话,特别受用:因为我的起点很低,所以不得不拼命努力,我在枕边堆放了很多与哲学与宗教相关的书籍,不管多么忙碌,多么疲劳,在每天入睡前,我都会拿起书本,哪怕只读上一两页,读到最有感触的地方,就会用红笔画线,反复咀嚼,就像乌龟爬行一样,一步一步为了磨炼心性,提升人格,持续接地气地,朴实地努力。

感觉现在部分年轻人的想法比较畸形,把自身的成败归结于时代。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机遇和挑战。10 年前,在创业电商,物流成为瓶颈,我被发配到仓库打包分拣,10 年前没有高并发处理经验,没有全链路压测经验,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方案,都是前人在不断地摸索中实践出来的。现在工程端已经相对成熟,你不用再纠结怎么解决高并发场景,怎么设计领域模型,已经有很多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个时代,是互联网的后时代,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学领域的时代,这才是需要你们的时代。

过去有过去的红利,现在有现在的红利,时代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要看你在机遇来时有没有能力和实力去抓住他。因人成事,还是因事成人,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走蛋的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你有你的想法,你说得都对。如果觉得这个时代红利已经耗尽,那就继续躺平吧。这是思考习惯的问题,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是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还是归咎于外界因素。

职场很多持“时代重要”观点的同学我猜大部分是 95 后,甚至 00 后。作为一个 80 末的尾巴,也许很多前辈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丧,负能量。但是回想一下当年,我们 80 后也是长辈口中垮掉的一代,历史是如此的相似。

现在虽然物质富足,年轻人不用再为吃穿发愁,但是大环境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提高,从幼儿园就开始的读书军备竞赛,到求职阶段水涨船高的用工要求,再到定居时面对的天价楼市,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竞争,这大概就是内卷吧,我相信这些都是都是导致现在年轻人丧的原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需要了解年轻人的难处和时代背景,多倾听,保持同理心,而不是急于否定。

最后

希望对于求职阶段的一些社会性讨论问题,建议开辟一个专区,让大家去讨论,可以基于年龄层、性别、职级、工种去做分层统计,也算是做社会调研了。

另外,对于类似的社会性话题,我觉得大家也不要光抱怨,可以积极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你觉得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一家好的用工单位是什么样的?”、“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但是我相信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大家集思广益才是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动力,不是么?

最后给大家分析这份GitHub 上标星 120k的Java深度学习资料,来简单看一下目录和部分内容截图。包括 Java 基础、Java 容器、Java 并发、Java 虚拟机和 Java IO,非常全面。

(一). 基础

1.Java 基本功

2. Java 面向对象

3. Java 核心技术

(二). 并发

1. 并发容器

2. 线程池

3. 乐观锁与悲观锁

(三). JVM

1. Java内存区域

2. JVM垃圾回收

3. JDK 监控和故障处理工具

以上资料,对于想要进阶的小伙伴来说应该会很有帮助,希望也能帮助到你。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面的名片免费领取。

标签:风口浪尖,起来,时代,Java,JDK,努力,并发,可能,线程
来源: https://blog.csdn.net/pp13164892/article/details/12156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