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感受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目前体验不到的
作者:互联网
封面新闻:其实哲学思维学会了,对现实生活还是很管用的。
徐英瑾:是的。比如说,躺平这个概念。不管是西方的斯多葛主义、皮浪怀疑主义,还是东方的老庄哲学、魏晋玄学,好像都主张“躺平”。但是如果你认真读他们的书,研究他们, 你自己就不能躺平。从历史上梳理还会发现,古代的“躺平”跟现在的“躺平”概念也不一样。马可·奥勒留是罗马皇帝,也是斯多葛派哲学的实践者。他的“躺平”,是觉得功名利禄无意义。东方的老庄哲学的“躺平”是一种美学欣赏,忘记功名利禄,去功利主义。而不是现在的放弃努力。要让“躺平”往高雅的境界去,需要哲学来帮助。哲学可以帮助你,不一定要非常多的物质,也可以在美学上有很好的享受。
封面新闻:当下不少年轻人觉得精神空虚,有灵魂空心化的感觉。于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又被经常提及:哲学能提供生命的意义吗?
徐英瑾:生命的意义不是一个命题、句子,不是任何一个学科,包括哲学,能提供的。如果哲学真的提供了,也没有多少人会真正信服之。在我看来,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主要在于生命的过程。比如说,你有一个孩子,他或者她继承你的基因,你陪伴这个孩子一起长大,你从中感受到快乐,这就是生命意义的一部分。你喜欢画画,在画画的过程中你觉得开心,有成就感,这也是意义。意义是需要用生命去体验的,不是一个你去接受的道理或者命题。如果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爱,没有培养出任何爱好,没有任何关切,那我就算给她讲三天三夜哲学,也没有啥用。在我看来,现在的人觉得内心空心化,跟金钱或者资源多少关系不大,而在于人的能动性在下降。比起几十年前,人们要通过学习自我提高,可以利用的资源,比以前多多了。
封面新闻:提到人工智能,最常提到的一个说法是,人工智能跟人的本质差别在于,前者没有情感。虽然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写诗,虽然一些诗写得也不错,但往往被批评说缺乏人的灵动。你如何看待这个说法?
徐英瑾:情感、身体感受的确是很特殊。 春风又绿江南岸。人多多少少是能感受到春风的滋味,从而感到小小的幸福。这跟身体感觉、视觉感觉有关联,是身体体验一系列词汇运用。人工智能缺乏的就是这个身体体验基础的微妙校对。机器人写诗就是词汇的大数据使用。你看小朋友写作文其实有点像人工智能——容易犯堆砌词汇的问题, 看到大人用什么词自己也用,缺乏成年人有的分寸感和校准感。我本人也写小说,有时候我会把自己的小说翻成英文版。第一遍会使用机器软件翻译,然后我来重新改。人工智能大大减少了我的工作量。但我发现,韵律感和身体感是机器最不擅长的。另外就是幽默感、谐音梗 ,也是机器人往往无能为力的。因为要感受和传达谐音带来的幽默,必须得有身体感官和发声器官,而机器是没有的。将来机器会不会有,目前还不确定。总体来说,情感是基于肉体,灵肉一体,“你种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状态。
标签:生命,春风,意义,人工智能,诗意,哲学,徐英瑾,躺平 来源: https://blog.csdn.net/slivegogo/article/details/12144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