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人生伴侣的智慧
作者:互联网
选择人生伴侣的智慧
前言
前两篇文章,我们讲到了在设计中做选择的学问(注1)。这篇我们来探讨一下怎么把这些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做好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选择。
人生最大的选择是什么?选择谁来当国家主席?选择你的第一份工作?NO,NO,NO,应该是选择谁当你的人生伴侣才对。
国家大事再重要,也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可以决定的。你决定不了的事情,再大也称不上一个重要选择。在我看来,操心国家大事,都是闲得没事。至于选择第一份工作,最多也不过影响你两三年,也还称不上最大。
倒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伴侣,很大程度上就确定了你的后半辈子会过成什么样子,所以人生选择以它为最。
选择人生伴侣和选择设计方案,在选择方法上有些不同,因为这两者有个很大的差别。举例而言:选设计方案和去商店买东西一样,多个选择都摆在那里,可以随便挑选。选择人生伴侣则更像拍卖,一个人在择偶期会遇到多个选择,但他/她们往往不会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一旦错过很可能就没有回头机会。
注1:
参考:理性决策方法
参考:怎么做两难决策
大龄青年是怎么单下来的?
在我们身边,总能看到一些大龄单身青年,若问为什么一直单着,回答多半是:没找到合适的。 若问他/她们为什么要求这么高,回答往往是:我的要求不高啊,也不过这么几条而已,而且还都是很普通的要求。
比如,某些女青年的要求:
长相过得去就行
身高175cm以上
学历本科以上
收入不能比我低
房子车子得有,虽然不要求多好,一起还月供都行。当然,老家的房子不算在内
要有点幽默感,太闷的不行
不能大男子主义,要对我好
不能太花心
...
这里的每一要求,看起来的确都不算很高,大概会有个1/3的人能满足,身边随便找找,都能找到大把朋友符合要求,看起来脱单并不难。
但是,学过概率的朋友知道,每一个条件的满足概率如果是1/3,满足以上8条的概率就是0.15‰,真正的万里挑一。
更何况,你挑别人,别人也在挑你,这下子,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人走入婚姻殿堂就太难了。
可以说,每一个单下来的渴望婚姻的大龄青年,都有着明显的认知障碍。
上面说的这种算是一种典型,另一种典型就是罔顾自身条件,只管开高价等着愿者上钩的“姜太公”。比如,某些人有马云的相貌,没有马云的能耐,还非要找一个林青霞一般的国民女神。这样的人,不单着,还有天理吗?
不管是哪一种,如果不刷新认知,结局都不会太美好。就算有大鱼上钩,迟早也要不欢而散,那真是,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
怎么才能顺利脱单呢?
说穿了其实也不复杂。既然条件多了很难找到匹配,那就减少条件,只留下对自己真正重要的那些。既然自身条件不够,找不到自己能看上也能看上自己的,那就提升自身条件,或者降低选择对方的入门条件。
确定必要的选择条件
首先,拷问自己的内心,自己列出来的这些条件里,哪些是最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
不同的人,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看重财富,有些人看重才华,有些人看重(身)材(相)貌。这本身没什么对错,但是,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生活道路,你既然选择,也就要接受这种选择带来的后果,否则,当光环退却的时候,剩下的就是一地鸡毛。
比如,看重身材相貌,那就要知道,当年华不再的时候,身材相貌也会随之消逝。看重才华,可能就要接受亲自操持柴米油盐,毕竟才子才女是干不来这个的,而且赚钱的能耐多半也不咋地。看重财富,那可能也要接受对方的满身铜臭,或者花心,或者一天到晚忙碌,没时间陪伴于你。
筛选必要条件时,一定要反复问清自己,这对自己来说是真的必要吗?
比如,如果你认为相貌必要,那你可以想想,马云你能不能接受,如果能接受,说明相貌不是必要的。如果你认为学历必要,那你也可以想想,孟非你能不能接受,他的学历只有高中。另外,开国太祖的学历其实也不高,最高学历是师范。如果孟非你能接受,说明学历也不是必要的。
按照这种推演的思路,你还可以发现:
很多所谓的条件,其实对你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必然影响,比如身高、相貌、学历;
某些条件固然重要,但它会发生变化,而且并不需要马上满足,比如收入、车子、房子;
对自己最重要的条件,取决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否找准这些条件,则跟自己的思考能力、认知水平密切相关。
比如很多人看重学历,真的是因为喜欢学历吗?不,他们看重的其实是能力和教养。但是,他们没能力识别别人的能力和教养,所以只能通过外在的学历来评判。
由此可见,认知水平高的人,选择就不必局限于看这些外在的评判条件,他们能深入表象,找准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些条件,而且也更有能力识别别人是否具备这个条件。
具备这种认知水平的人,不但选择更准,而且选择范围更广 -- 毕竟潜力股不是谁都看得准,抢的人少,不是吗?
参考:《关于“选择”的方法论》 -- 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最优决策
假设,你已经设定了对自己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两个选择条件,而且尽量把这条件压到了刚好能满足需要的水平线。现在,你会发现,你能选择的变成了一片森林,怎么才能从这片森林中找到最合自己心意的那棵“歪脖子树”呢?
这里,我们可以应用数学家的方法,来做一个最优决策。方法如下:
假设,你给自己设定的最迟结婚年龄是30岁,从18岁起,加起来有12年的时间供你挑选。首先,留出开头37%的时间(即4.4年)用于观察,在这段时间内,你只观察,不决定,但是你必须记下这段时间内遇到的最好的那一个。然后接下来的7.6年里,你继续观察,如果发现一个人比之前记录下来的那个人还好或者差不多,马上出手。不要犹豫,别再考虑以后能不能遇上更好的。如果这7.6年里始终找不到更好的,在30岁到来前的那一刻,选择任意一个能满足最低条件的人下手。
以上选择方法基于两个前提:
你错过了的就不会再回头;
你选择的人最终也会选择你;
如果考虑你选中的人可能拒绝你,那37%的观察期要缩短。假设你选中的人有50%的概率拒绝你,那观察时间得缩短到25%。假如你错过的人最终还有部分会回头来找你,那观察期可以相应延长。
总之,这套方法有几个关键点:
留出25%-40%左右的时间用作观察,记录最优的一个选择;
观察期之后遇到的任意一个更好的,就是你的菜;
不要犹豫,别总想着以后还有更好的;
要有止损观念,一旦到达截止时间,马上出手,不要后悔已经错过的最好的那个;
罗永浩在干货日记里讲了几个对待人才的观点。对于择偶对象,这几点其实也是有效的:
随时随地关注并接纳人才 -- 随时留心满足必要条件的择偶对象,保持必要联系
关注走下坡路公司里的优秀人才 -- 这个不算,当然,如果你不介意挖墙脚,那也可以考虑
关注流失的优秀人才 -- 分手不出恶言,这代表了你的个人声誉。而且,万一哪天想吃回头草,至少还有个念想
参考:《日课64 数学家告诉你什么时候结束单身》 -- 万维钢的《万维钢.精英日课》
参考:《第7篇 创业公司如何长期有意识地关注和接纳人才?》 -- 罗永浩的《罗永浩.干货日记》
满意决策
上面讲的叫做最优决策,但是,现实世界里面找到最优决策比较困难,而且,我们也未必需要最优决策,能做到满意决策即可。
我们可以把上述最优决策方法做一定程度的修正:
设定一个最低要求,以及一个满意要求;
依然设定一个观察期,这段时间注意记录满足最低要求,值得交往的对象,重点记录达到满意要求的所有对象。如果没有满意对象,要思考一下是否把“满意”标准定高了;
观察期结束,试着选择一个达到满意要求的对象去交往,或者从后续遇到的人里挑选,一旦有达到满意要求的对象,马上出手;
交往失败,则选择下一个满意对象,继续努力;
因为你选中的对象有一定几率会拒绝你,所以这种找到满意对象就行的方法其实是更有效的。因为增大了选择机会,成功找到满意对象的机会要大得多。
参考:《114 如何做出好的决策》 -- 刘润的《刘润.五分钟商学院》
让你看中的他/她也看中你
很多时候,你看中了一个人,可他/她却看不上你,那怎么办?有两个思路:
1. 提升自己的条件,让你配得上他/她
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
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 查理.芒格
你可以换位思考,想想你喜欢的那类人,最看重的会是些什么条件。有两类结合方式,都是比较和谐完美的,一种是趋同,一种是互补。
比如:假如你看重的是才华,那你要分析分析,有才华的人会喜欢什么人,看重什么人呢?比较常见的是,有才华的人会喜欢另一个同样有才华的人,司马相如会喜欢卓文君,诗歌相和,琴瑟合鸣,多带劲啊。还有另外一种聪明选择,就是找一个能和自己互补的,比如才子可能会找个能持家的贤惠女子,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专研学问。所以,你要是喜欢才子,那你可以想办法成为一个才女,如果做不到,还可以想办法成为一个能赚钱,能持家的贤惠女子。
人生在世,有的条件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身高、相貌、出身,有的条件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的,比如才华、能力、性格、教养。
无论你看重哪种条件,你总能通过自身努力,让自己配得上你看上的那个他/她。如果你不想这么辛苦,那也有办法,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个方法。
2. 降低选择的入门条件,让他/她配得上你
有句偈语这么说:
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
有条件的不来找你,那你就降低条件去找看得上你的那些人呗。我们要知道,很多条件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当你自身条件不够的时候,适当降低自己的择偶条件,你会发现野百合也有春天。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对乞丐夫妻,男的是个瞎子,女的是个聋子。聋子走在前面,拿着一根棍子,棍子后牵着瞎子,瞎子另一手还拄着一根棍子,不断的点地,确认环境。乞讨的时候,瞎子负责唱曲,聋子负责收钱。有什么事情的时候,瞎子则给聋子打手势,聋子则直接说话告诉瞎子。两人配合非常默契,神情平和安详,丝毫看不出生活的磨难对他们的心境有什么影响。
这一幕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每当我回想起,都会感慨,条件再差,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活再苦,都能充满阳光。
跨出关键性的一步
一旦看准了一个对象,想要跟他/她发展更亲密的关系,该怎么办?
抛个媚眼,等着他来跟你表白?万一碰到一个木头,迟迟不上钩,岂不郁闷得吐血?
直接跟他表白?这也不妥,表白只应该用于两人已经心心相印,有七八成把握的时候。用表白开场,很容易折戟沉沙,还成为别人的笑柄。
正确的方式,是跟对方分享心事,比如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举个例子,“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跟爸爸去登山,尤其是月圆的时候,就像今天这样的夜晚。每次我看到月光下爸爸的背影,就会特别有安全感,我时常会想,将来一定要找一个像爸爸一样有安全感的男朋友”。
如果,对方对你也有意思,他就会跟你也分享他的一些心事,顺便带出他的一些择偶观。你会发现,这些择偶观套在自己头上,百分百的匹配。
接下来,你来我往,很快就发展成好像认识了十几年的好朋友,很自然的,你们就可以一起出去吃吃饭、逛逛街、散散步。
万一,他对你没意思,又该怎么办?没意思就没意思,反正不伤脸面,换一个就是。
参考:《什么是“撩”?怎么实现男女之间的惊险一跃》 -- 熊太行的《关系攻略》
参考:《153 为什么人类不擅长谈恋爱》 -- 刘润的《刘润.五分钟商学院》
经营的智慧
经过上述挑选、交往,现在,假设你已经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对象。是不是故事就到此结束,从此王子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了呢?
虽然我也希望如此,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
根据统计数据,美国的离婚率高达50%,平均每个人一生要结两次婚。问题是,根据调查,这些离婚者,5年之后不管有没有再婚,幸福感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两人相处如果出现问题,离婚不能解决问题,换个人也不能解决问题。
与之相对的,在美国的印度人,离婚率要低得多,而且普遍幸福感要强得多。这中间有什么区别呢?根据分析,大概是因为印度有种性制度和文化,导致他们的选择工作和配偶的余地更小,所以他们会刻意经营事业,经营婚姻,结果就是工作表现更出色(相比留美华人),离婚率更低,幸福感更强。
我经常会关注美国的工商界名人事迹,比如乔布斯、埃隆马斯克、拉里埃里森,等等。发现很多名人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有多次的离婚结婚记录,甚至到五六十岁还在离婚、结婚。由此看来,如果学不会经营,就算连续结上十次八次婚,恐怕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所以,为了你后半生的幸福生活着想,你要学会经营!怎么经营呢?
李笑来分享过一个让他做到夫妻20年不吵架的简单诀窍:在她身上花足够的时间,花足够的钱。花足够的时间和她沟通,做到知心,花足够的钱在她身上,让她开心。
细细一想,这一招的确命中了关键。夫妻间的大部分问题,的确大部分来自两个因素:
夫妻间沟通不畅导致的情绪积压;
钱财不够导致的选择过少。选择过少,就不得不采用一些糟糕方案,方案效果差就不得不采用复杂手段弥补,一旦处理不当就产生矛盾;
大家也许有这个体会,夫妻生活中,如果没有小孩,其实很少吵架。这个时间段如果分手,往往是平淡了,无爱了,爱上别人了。
有了小孩,关系就复杂多了,为了孩子的抚养理念,小夫妻很容易发生激烈争吵。
尤其是年轻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还会引入第三人 -- 婆婆,造成更复杂的、更难以处理的婆媳关系。
怎么解决这个复杂的婆媳问题,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方法就是:
不要和父母住一起,尤其不要长期住到父母家里;
花钱请人带孩子,别让老人做孩子的保姆;
这个方法说它简单,是因为一旦做到,就无需面对各种复杂问题,从根源上解决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的矛盾。说它难,是因为要!花!钱!要花很多很多的钱!
最近几年,我慢慢形成一种观点: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能想办法用钱来解决的问题,就应该多用钱来解决,这样成本其实反而最低。
利用钱解决了这些棘手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努力赚钱,而无需处理那些可能让你精疲力尽的狗屁倒灶的事情。
假设我足够有钱,很多琐事其实就迎刃而解。比如:有孩子了怎么办?请月嫂啊,反正爷有钱!孩子他妈想换工作怎么办?随便换,挣不挣钱没关系,反正爷有钱!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怎么办?在家附近给父母再买一栋大房子,请专业护理人员照顾,平时经常过去看望一下,陪老人说说话就好,不容易引起什么矛盾。看,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在美国有一个幸福度与收入关系的调查,结果表明,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幸福程度100%。可以看出,钱真的可以解决很多琐碎问题,提升你的幸福度。前提是你掌握了使用好钱的智慧。不过,年收入能达50万美元的人,这方面的智慧想必不缺。
幸福度与收入的关系
有钱当然好,问题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有钱人的比例比较少,至少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会比较少,即使能成为有钱人,大多数人有钱的时候年纪也偏大了。
在没钱的时间段里,怎么经营好和伴侣的关系呢?也有一个简单的原则:伴侣第一、孩子第二、父母第三、自己第四。
这么说,也许有人看不惯,觉得大逆不道,太不孝了,居然把父母地位摆得这么低。
但是,你应该想想,能和你度过一辈子的是你的伴侣,而非父母,他们应该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权利义务总是相对应的,你把他们摆第一位,其实也就是把他们绑定在你这艘战船上,要求他们像你小时候一样,还为你的吃喝拉撒睡操心负责。
还有,父母的第一位也是他/她的伴侣,能和他们度过一辈子的也只有彼此,而非你这个翅膀硬了,迟早离开的孩子。给他们彼此一点空间,可能对他们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另外,你应该反过来想,你父母也希望你过得好一点吧?如果能让你把家庭经营得更好一点,他们就算吃一点点亏,想必也会谅解。如果把家庭搞得像战场,父母难道就能过得舒心?万一闹僵了离婚,不得花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然后再找一个人重复一次之前的老路?
上面说这些,并非就是说要牺牲父母的利益,而是说我们在处理矛盾的时候,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 谁,才是最重要的人。
我们还要认识到,父母最需要的其实是尊重,而非实惠。我们应该尊重父母,但绝不包括请父母管家。
所以,当婆媳之间有矛盾的时候,我们要对父母说,你们依然是我最尊重的人(注意,最尊重不等于最重要)。回过头来,背地里赶紧安慰另一半,亲爱的,你才是我最重要的人。然后,赶紧花钱,买礼物,去旅游,让她开心。这就是父母得面子,另一半得实惠,皆大欢喜。
最糟糕的方式是:咱家我妈最大,她把我辛辛苦苦拉扯大,容易吗,她说你两句怎么啦,你怎么能和她老人家顶嘴?
参考:《第174封信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上)》 -- 吴军的《硅谷来信》
参考:《第174封信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下)》 -- 吴军的《硅谷来信》
参考:《第173封信 找一个长期对你好的人,从巴菲特购买苹果股票说起》 -- 吴军的《硅谷来信》
参考:《第117封信 不选择的幸福》 -- 吴军的《硅谷来信》
参考:《第116封信 为何情人锁锁不住有情人》 -- 吴军的《硅谷来信》
参考:《付费就是捡便宜》 -- 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参考:《为什么不能收走老公的工资卡》 -- 熊太行的《关系攻略》
参考:《婆媳有了矛盾,为什么要站在媳妇这边》 -- 熊太行的《关系攻略》
后记
本文以选择人生伴侣为例,介绍了怎么在生活中做选择的方法。
这些方法当然不仅限于选人生伴侣,只要是值得你认真去选择的事情,都值得祭上这套大杀器。
至于中午选择吃米饭还是吃面条,就不用这么纠结了吧。正如前面所说,什么都想要,就什么都要不到。
庄子曾经曰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以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欲望,那是很危险的。我们应该把精力集中起来,放在有限的几件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抓大放小,才能以有涯博无涯,活出精彩的人生。
听我分析了这么多,也许你会好奇,在选择人生伴侣这个问题上,我自己是怎么做的?
说实话,我做选择的时候,也还是毛头小伙子一个,这方面的智慧是一点也无。好在老天眷顾,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
前半篇讲的那些选择伴侣的学问,我是用不上了。后半篇讲的经营的智慧,倒还可以现学现卖,目前也正在实践摸索当中。
现在,我正设法把家当成一个创业公司,把另一半当成合伙人,把孩子们当成不能开除,但迟早要“毕业”的员工,认真经营。
标签:参考,一个,智慧,父母,选择,人生,条件,伴侣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33962513/article/details/8789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