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佛教哲学 学习笔记-07-新旧唯识-唯识学-中

佛教哲学 学习笔记-07-新旧唯识-唯识学-中

作者:互联网

【本课提要】

      所谓唐僧去取经,其实就是去解决关于人的识,心识,到底是几个识?是八识还是九识的问题。取的是谁的经?是唯识今学大师陈那的经。

     不管是旧唯识,九识说,还是新唯识,八识说。其实从域外传入中国以后,就都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传进来以后,哲学的立足点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域外是一个立足点,在中国是一个立足点。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有的老师讲佛经,或者我们自己去看佛经,尤其是《瑜伽师地论》和《十地经论》或者《摄大乘论》会出现偏差。就是因为这些佛经,其义理上,已经做过中国式的改造:把绝对真理的客体化,改造成为了绝对真理的本体化。

 唯识哲学的另一个分类法,是新旧分类法,作为瑜伽形派的中心学说,唯识哲学传入中国以后,就分成了两套思想体系,一套是旧译的,叫九识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还多了一个识,叫:无垢(净)识。这个学说,我们又叫它如来藏缘起说。请记住,九识是如来藏缘起说。

       还有一套是新译的,叫八识说。这个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这个学说叫:阿赖耶识缘起说。

图片

   

 所以唯识学的另一种分类——旧识叫:如来藏缘起,新识叫:阿赖耶识缘起。

图片

如果我们对唯识学发展的历史不是特别清晰的话,大部分人都会搞混,包括有一些佛教研究的人,都会搞混。搞混什么?如来藏缘起说和阿赖耶识缘起说之间的区别。之所以会搞混,是因为现在把如来藏缘起说和阿赖耶识缘起说这两个概念等同了,现在认为阿赖耶识缘起就是如来藏缘起。但是在历史上,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如来藏缘起是九识的,多一识,属于旧唯识;而阿赖耶识是新唯识,只有八识。多的那一识叫:无垢(净)识。

图片

       没有佛教基础的同学,后面的课再讲如来藏和阿赖耶识两个词的定义。这两个词的定义很广泛。有同学就简单地说:真如就是如来藏,就是一心——这都是很简单的说法。从哲学上,这两个词的定义是很广泛的。我们只要现在知道有这么两套缘起说就可以了。旧说是:如来藏,新说是:阿赖耶识。

图片

       其实,到了禅宗传法的楞伽时代,禅宗传法是以《楞伽经》传法的。这两个识,就是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就统一了。因为《楞伽经》的经文里就这么说过,说“阿赖耶识与七识具”;有的时候就直接把阿赖耶识改为如来藏,说“如来藏与七识具”;有时又说,说“此阿赖耶识即名如来藏”。也就是说,在楞伽时代,这两个词就已经统一了。

       通史课里提到过,禅宗早期,到楞伽(静觉)以前,都叫楞伽师。禅宗的大师都自称楞伽师,传《楞伽经》。如果那时说:你是禅师。那是骂人的话,说你没文化。在更早的时间——南北朝的晚期,佛教界内部最大的一个对峙是什么?是北方地论师和南方摄论师之间,两大集团的对峙。

       北部的学僧,是以世亲大师的《十地经论》为指导,坚持阿赖耶识的八识说,认为第七识末那识是妄识,而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真识。这就是中国北部的叫:地论师,因为他们的指导经书叫《十地经论》。

       而当时中国南方的学僧,比如说,四川等 南部的学僧,是以无著大师的《摄大乘论》为指导的,认为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妄识。那什么才是真识?他们另立了一个第九识叫无垢识,这个无垢识就是真识。

       这就是唯识学的新旧分类。

       世亲和无著是哥俩,无著大师是哥哥,世亲大师是弟弟。世亲大师最早的时候学的是小乘,所以这是哥窑与弟窑之间的争夺。

图片

       我们现在用的,都已经是新唯识了。大家老说唐僧去取经,唐僧去取经,取的是什么呢?取的是真经。为什么要去真经?就是因为当时南北朝末期的这种关于唯识学,到底是九识,还是八识的问题。因为唐僧是从河南经过的四川,他经历了北朝的地论,又经历了南朝的摄论。所以他就一定要搞清楚这件事情。

       所以所谓唐僧去取经,其实就是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关于人的识,心识,到底是几个识,是八识还是九识。取的是谁的经?我们上一课讲过,唯识分古今,他取的是唯识今学大师陈那的经。大师叫:陈那,唐僧大家知道叫:陈祎。都姓陈,这也是缘分。

       唐僧取回来的真经,读了么?读了,但是没读多长。唯识法相宗的书,就读了一百年多一点,后来大家就不读了,因为印度的逻辑观和我们有根本性的冲突。我们都知道,印度有一个种姓概念,唐僧基本上原汁原味儿地把这个东西都取回来了,所以他给人分种。所以后来中国人就基本上不读唯识法相宗的书了,如果要读,都去借鉴武器去了,什么意思?唯识学是佛教哲学的武器库,博大精深,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去拿一点。所以我们很快就发展出来了自己的一套唯识体系,中国人自己的。

       不管是旧唯识,九识说,还是新唯识,八识说。其实它们在域外传入中国以后,就都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传进来以后,哲学的立足点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域外是一个立足点,在中国是一个立足点。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有的老师讲佛经,或者我们自己去看佛经,尤其是《瑜伽师地论》和《十地经论》或者《摄大乘论》会出现偏差。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佛经,其义理上,已经做过中国式的改造。什么改造?一句话:把绝对真理的客体化,改造成为了绝对真理的本体化。再重复一遍:把绝对真理的客体化,改造成为了绝对真理的本体化。

       还是绕吧?下一讲就把这个绕口令给解开。

标签:如来,07,阿赖耶识,唯识,九识,新旧,缘起,楞伽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792162/article/details/1209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