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作为软件技术人,看中国工业软件差在哪?

作为软件技术人,看中国工业软件差在哪?

作者:互联网

      “中国工业软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理想的状态是常谈常新,可是对于工业软件的发展依然不乐观。作为一位有10多年开发经验的技术人员,谈谈这个宏观的话题,以正视将来的发展。

      最近和一个做床上用品的老板交流,他原来给别人送原材料货物、后来做产品、慢慢发展做品牌、现在在某宝和拼DD开旗舰店。在网上销售产品,是一种新的品牌宣传和销售方式。一开始每天只有10多的浏览量、现在有200多的浏览量,每天形成订单的转化率大概有10%左右。我问他为什么不买流量呢,他表示没有好的产品品质,买了流量后可能死的更快了,本质上还是要做好产品,现在的流量、转化率在慢慢提高

      按我们的思维模式,“做产品”也试用于工业信息化领域,但是做产品”不是某个技术问题,而是“工程技术”问题,包括了工程化思维、领域业务、产品设计、技术基础等。各公司在招聘“业务专家”、“产品经理”、“技术工程师”的岗位,但是按软件工程化思维整合这些资源的过程中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逐步走向内卷化。经过多年的积累和锻炼,培养起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会被内卷化束手束脚

      “工程技术”人员的发展受限于大环境的限制,要么变成了老油条,要么寻求环境突破的开拓者。“老油条”的借口是大环境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开拓者”同样面临着业务、产品和技术的限制,因为不可能一个人兼具所有能力。例如我们是开发人员,在开发iNeuOS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过程,要整理、集成过去积累的代码,形成框架、形成应用、形成产品、形成系统。尽管不考虑市场销售短板的情况,也是煎熬的过程。但是与wincc、intouch等成熟工业软件相比,具备后发优势。

      就算有了产品,同样面临拿来主义的“工程产品”的冲击。国内专门有一批公司习惯盯住国外硅谷,只要那边有软硬件半成品或开源产品,立即打包或改造成国内公司的产品进行市场化和商业化,但是国内公司又跟不上国外工程化思维的发展,所以国内有自主能力的个人或公司面临国内外的双重恶劣竞争的压力。另外,现在是人人都可以谈框架,例如我们在搞工业平台建设过程中,别人会问为什么不用kafka、flink、hadoop等,国内的技术人员已经习惯了拿来产品化的组件进行堆砌,同时又契合了市场需求和质疑。习惯养成后自然降低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其说改变习惯困难,不如说改变人性困难。好现象是现在国内一些企业在建模工具、数据库、业务等方面有了自主产品。

     对企业来说,无论研发新产品,开辟属于自己的市场;还是靠低成本、低价格抢夺市场的路,都要求具有研发或应用创新能力。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做自己没做过的事,通过产品形态的差异化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通过“工程技术”实现体系化、标准化技术和应用模块,才能做大规模的定制化开发与生产。只有做到定制化,才能实现差异化;实现了差异化,才有议价能力、才有利润、才能可持续发展。


物联网&大数据技术 QQ群:54256083
物联网&大数据合作 QQ群:727664080
网站:http://www.ineuos.net
联系QQ:504547114
合作微信:wxzz0151
官方博客:https://www.cnblogs.com/lsjwq
微信公众号:iNeuOS

标签:QQ,工程技术,形成,产品,工业,软件技术,软件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sjwq/p/1517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