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神舟十二号“飞天”,盘点背后的“测试秘密”

神舟十二号“飞天”,盘点背后的“测试秘密”

作者:互联网

2021年6月17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1967年的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21的年6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这消息一出,令人热血沸腾,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再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神州十二号大漠腾飞,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的换卷,背后是研制、测试及发射等全过程的层层保障,而测试更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期间都有哪些了不起的测试吧

模拟空间环境

研发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几个小时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根据科研团队王小涛介绍,航天器对接时,存在一定的相对速度,由于航天器的质量大,对接时产生的动能比较大,这种动能如果不能及时吸收,航天器在空间中会发生震动。所以,对接机构内部采用了电磁阻尼器消耗对接能量。电磁阻尼器设计出来之后,需要研究它在空间环境下的阻尼特性和设计的是否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科研人员的口中我们得知,课题组花了一年的时间,研发了一套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主要测试空间环境下,电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目前,该系统已经应用到包括神舟十二号飞船在内的多个神舟系列飞船的对接机构电磁阻尼器的测试任务中。

加强自动化测试模式应用

曾经艰辛出发是窄路,如今征途无限有宽途。

早在疫情期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就首次实现了与航天员中心的远程测试。据介绍,团队仅用一周时间便打通了从航天员中心到AIT大厅的多个网络传输环节,减少人员交流的同时保证了任务正常进行,大大方便了疫情期间的工作。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还加强自动化测试模式应用,用机器代替人工判读,减少了现场三分之一的人员配置。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测试指挥表示:多措并举,让我们的工作不仅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抢出了时间,为后续工作充分预留时间余量。

全面覆盖的统一S波段测控网

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上马以来,历经近3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已建成了陆、海、天基全面覆盖的统一S波段测控网,其综合性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测控网在频段和体制上与国际兼容,集测轨、遥测、遥控、语音、电视等功能于一体,综合了测控和天地通信功能,是飞船升空后与地面联系的唯一信息线。

“在快速自主交会对接过程中,飞船完全依靠自主运行,地面基本不需要干预控制,这期间,地面主要靠天链中继卫星进行跟踪测控。”张卓向记者介绍,“陆基USB测控设备整体性能相对更加稳定,在太空各种情况都未知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与中继卫星互为补充,组成天地一体测控网,共同护航航天员的太空之旅。”


针对空间站建造期间发射任务密度大,新研制各型飞船和空间站舱段与国内外地面测控设备对接测试操作流程繁杂的问题,空间站建设启动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在渭南测控站正式启用了我国首套S波段星地模拟对接系统,通过在模拟其他测控站USB测控设备的状态,在一座测站便可完成其他测站模拟对接测试,大大缩短了任务准备周期。

为更好地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该中心还在青岛测控站全新启用了新一代逃逸安控一体化设备。在接下来为期3个月的太空旅程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持续组织各测控站点,为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开展后续工作提供稳定测控支持。

太空只是一场历史性大变局的局部,我们将曾经的窄局面逐渐扩宽成了如今的鸿图,相信在未来的每一个时刻,我们都将不断超越自我!

把最诚挚的祝福献给我们的祖国!

 

推荐阅读

高薪程序员也躲不过35岁这一关…当能力与年龄脱节,我们该如何自救

大学毕业开始销售…不甘于现状,转行测试的自救之路

从销冠到失业,最后选择软件测试,回头看看这段路,我很幸运!

 

标签:飞船,神舟,对接,载人,盘点,测试,十二号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u_15090928/303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