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哈工大软件构造 第二次实验报告

哈工大软件构造 第二次实验报告

作者:互联网

 

2021年春季学期

计算学部《软件构造》课程

 

 

 

 

Lab 2实验报告

 

 

 

 

 

 

 

 

 

姓名

郭子正

学号

1190201117

班号

1936601

电子邮件

1190201117@stu.hit.edu.cn

手机号码

18102152791

 

 

目录

 

 

2 实验环境配置   

3 实验过程   

3.1 Poetic Walks

3.1.1 Get the code and prepare Git repository     

3.1.2 Problem 1: Test Graph <String>   

3.1.3 Problem 2: Implement Graph <String> 

3.1.3.1 Implement ConcreteEdgesGraph 

3.1.3.2 Implement ConcreteVerticesGraph  

3.1.4 Problem 3: Implement generic Graph<L>  

3.1.4.1 Make the implementations generic   

3.1.4.2 Implement Graph.empty()    

3.1.5 Problem 4: Poetic walks      

3.1.5.1 Test GraphPoet

3.1.5.2 Implement GraphPoet    

3.1.5.3 Graph poetry slam    

3.1.6 使用Eclemma检查测试的代码覆盖度   

3.1.7 Before you’re done      

3.2 Re-implement the Social Network in Lab1 

3.2.1 FriendshipGraph类      

3.2.2 Person类  

3.2.3 客户端main()  

3.2.4 测试用例    

3.2.5 提交至Git仓库  

4 实验进度记录   

5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途径

6 实验过程中收获的经验、教训、感想   

6.1 实验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教训

6.2 针对以下方面的感受

 

 

 

1      实验目标概述

本次实验训练抽象数据类型(ADT)的设计、规约、测试,并使用面向对象 编程(OOP)技术实现 ADT。具体来说:

⚫  针对给定的应用问题,从问题描述中识别所需的 ADT;

⚫  设计 ADT 规约(pre-condition、post-condition)并评估规约的质量;

⚫  根据 ADT 的规约设计测试用例;

⚫  ADT的泛型化;

⚫  根据规约设计 ADT 的多种不同的实现;针对每种实现,设计其表示

(representation)、表示不变性(rep invariant)、抽象过程(abstraction

function)

⚫  使用 OOP 实现 ADT,并判定表示不变性是否违反、各实现是否存在表

示泄露(rep exposure);

⚫  测试 ADT 的实现并评估测试的覆盖度;

⚫  使用 ADT 及其实现,为应用问题开发程序;

⚫  在测试代码中,能够写出 testing strategy 并据此设计测试用例。

2      实验环境配置

简要陈述你配置本次实验所需环境的过程,必要时可以给出屏幕截图。

特别是要记录配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

由于无法访问MIT代码仓库,于是从实验指导上指定的地址下载代码。之后从GitHub克隆空项目到本地,将代码添加进工程。最初遇到错误,经检查发现是MIT练习题的文件路径和实验报告不一致、添加进工程时未完全更改导致的。

在这里给出你的GitHub Lab2仓库的URL地址(Lab2-学号)。

3      实验过程

请仔细对照实验手册,针对三个问题中的每一项任务,在下面各节中记录你的实验过程、阐述你的设计思路和问题求解思路,可辅之以示意图或关键源代码加以说明(但千万不要把你的源代码全部粘贴过来!)。

3.1     Poetic Walks

利用前期建立好的Graph类实现一个小应用,先由给定的语料库建立一张有向图,再用另外给定的输入和建立好的图,根据题目要求生成新的文本。

3.1.1     Get the code and prepare Git repository

由于无法访问MIT的代码仓库,所以改从另外指定的地址下载。远程新建仓库之后,克隆到本地,并将下载的代码添加进去。用eclipse配置好开发环境即可。

3.1.2     Problem 1: Test Graph <String>

以下各部分,请按照MIT页面上相应部分的要求,逐项列出你的设计和实现思路/过程/结果。

    写测试用例。每个测试方法都首先生成了一张图,再用各种方法进行测试。

testAdd新建一张图,每增添一个点都检测add()的返回值,并且用查看器检查是否真的增加了一个顶点。随机移除某些点再重新添加,重复添加某些点并查看这些情况下add()返回值是否符合预期,对图的修改是否达到预期。

testSet()随机设置边权,调用Set()时检查返回值是否符合预期、是否真的对边进行了修改(weight>0,weight<0,weight=0),去除某些边、重复添加某些边再进行测试。

testRemove()建好图之后删除某些点(有些点删除不止一次),查看每次删除时函数的返回值,用查看器查看对图的修改是否符合预期。

testVertices(),testSources(),testTargets():动态维护答案,对图不断修改的同时对预期答案也不断修改,随时调用Vertices()查看图中顶点情况是否符合预期。

 

3.1.3     Problem 2: Implement Graph <String>

以下各部分,请按照MIT页面上相应部分的要求,逐项列出你的设计和实现思路/过程/结果。

3.1.3.1      Implement ConcreteEdgesGraph

建立Edge类:

SPEC,AF,RI,REP如下:

主要维护起点、终点和权值。重写了toString,equals,hashCode方法。

实现ConcreteEdgesGraph类:

SPEC,AF,RI,REP如下:

set实现思路:首先确定weight的值以确定行为,如果遇到非法输入直接返回0;如果weight=0且待删除的边的任意顶点不存在则什么也不干,返回0;如果weight>0,先删除旧边(没有则不删)再添加新边(如果顶点不在图中也自动添加)。

remove实现思路:搜边并删除,没有则不删。

source,targets实现思路:遍历edges并返回符合要求的边的相应顶点即可。

 

3.1.3.2      Implement ConcreteVerticesGraph

Vertex类实现思路:

SPEC,AF,RI,REP如下:

   重写了toString,equals,hashCode方法。该类通过存放顶点名称和出边来存放顶点信息。

ConcreteVerticesGraph类实现思路:

SPEC,AF,RI,REP如下:

add设计思路:直接添加顶点。

set设计思路:非法输入直接返回;添加边时先保证顶点都在图中(如果不是先添加缺失的顶点),再修改这条边出发的源头(from)的出边信息。删除边时直接修改源头顶点的出边信息。

remove设计思路和set设计思路有重叠,是它的一部分。

sources设计思路:扫描全部顶点,找到符合要求的部分并输出。

targets设计思路:直接返回传入顶点的出边信息即可。

3.1.4     Problem 3: Implement generic Graph<L>

3.1.4.1      Make the implementations generic

将对应的String替换成L即可。

3.1.4.2      Implement Graph.empty()

3.1.5     Problem 4: Poetic walks

3.1.5.1      Test GraphPoet

测试几种情况:文件不存在、文件为空、文件只包含大写字母、只包含小写字母、正常的英文句子、全部为符号。

3.1.5.2      Implement GraphPoet

直接按题目要求模拟即可。建图时根据每个先后关系确定边,获取边的权值,再将对应边的权值加一。生成诗句时在图中搜寻对应边即可。如果有多个中间顶点满足权值加和最大的条件,任意取一个中间顶点即可。

3.1.5.3      Graph poetry slam

设计语料库,显示“三点几,饮茶先”。

3.1.6     使用Eclemma检查测试的代码覆盖度

3.1.7     Before you’re done

请按照http://web.mit.edu/6.031/www/sp17/psets/ps2/#before_youre_done的说明,检查你的程序。

如何通过Git提交当前版本到GitHub上你的Lab2仓库。

git add->commit->push

在这里给出你的项目的目录结构树状示意图。

3.2     Re-implement the Social Network in Lab1

建立一个有向图模型表示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用有向图中从一 方到达另一方经过的最小边数确定。并且人们的名字不能重复。

3.2.1     FriendshipGraph类

直接保存人的集合和表示人际关系的有向图。用BFS来计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2.2     Person类

保存姓名,提供获取姓名的方法。

3.2.3     客户端main()

建立一张FriendshipGraph,运行实验一的样例。

3.2.4     测试用例

3.2.5     提交至Git仓库

如何通过Git提交当前版本到GitHub上你的Lab3仓库。

git add->commit->push

在这里给出你的项目的目录结构树状示意图。

4      实验进度记录

请使用表格方式记录你的进度情况,以超过半小时的连续编程时间为一行。

每次结束编程时,请向该表格中增加一行。不要事后胡乱填写。

不要嫌烦,该表格可帮助你汇总你在每个任务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发现自己不擅长的任务,后续有意识的弥补。

日期

时间段;

计划任务

实际完成情况

2021-06-01

13:45-15:00

开始写Graph<String>测试用例

完成一半

2021-06-03

22:45-23:00

继续写Graph<String>测试用例

按计划完成

2021-06-04

19:00-22:16

写ConcreteEdgesGraph的测试用例,并实现这个类

按计划完成

2021-06-04

22:30-24:00

设计Vertex类的spec

按计划完成

2021-06-05

10:00-18:39

继续完成ConcreteEdgesGraph

本应该很早就完成,结果写到后面发现spec设计有问题,推倒重写反复三次。最终完成。

2021-06-05

19:00-20:00

 完成3.1

按计划完成

2021-06-05

22:00-24:00

完成3.2

发现不能有警告,但是equals方法用到了强制类型转换,而object转其他类似乎必定会警告,遂百思不得其解。十二点钟终于百度到答案。

2021-06-06

21:00-22:00

完成MIT Problem Set上的题目

按计划完成

2021-06-08

13:45-15:30

完成剩下的内容

按计划完成

5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途径

遇到的难点

解决途径

object进行强制类型转换会弹出unchecked cast警告

百度,虽然大多数答案都是互相抄的,还都不管用,但是终于找到了能用的方案

无法识别某个文件夹是一个包

问学长被骂之后发现,IDE设置中将该文件夹排除了。更改设置即可。

 

 

 

 

6      实验过程中收获的经验、教训、感想

6.1     实验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教训

工程进行之初应详尽考虑并设计规约,以避免之后返工的情况。

6.2     针对以下方面的感受

(1)   面向ADT的编程和直接面向应用场景编程,你体会到二者有何差异?

面向ADT编程更加灵活,可以适应不同场合,仅需要对代码进行微小改动。

(2)   使用泛型和不使用泛型的编程,对你来说有何差异?

使用泛型可以使ADT不依赖于实际类型,增大了ADT的适用范围,减小了工作量。

(3)   在给出ADT的规约后就开始编写测试用例,优势是什么?你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测试方式?

遵循了“早出错”原则,可以尽早发现错误并且改正,减小损失。我可以适应这种方式。

(4)   P1设计的ADT在多个应用场景下使用,这种复用带来什么好处?

这种复用可以减少开发成本:当ADT应用在不同场合时仅需要进行微小调整,从而降低开发成本;发现ADT出错时仅需要对ADT本身进行调整而无需对每个具体应用都进行改动,从而降低调试成本。

(5)   P3要求你从0开始设计ADT并使用它们完成一个具体应用,你是否已适应从具体应用场景到ADT的“抽象映射”?相比起P1给出了ADT非常明确的rep和方法、ADT之间的逻辑关系,P3要求你自主设计这些内容,你的感受如何?

除了没在实验指导里发现P3之外感觉都还好。

(6)   为ADT撰写specification, invariants, RI, AF,时刻注意ADT是否有rep exposure,这些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你是否愿意在以后编程中坚持这么做?

这些工作的给ADT定义了统一的内部规范,方便今后持续开发,防止忘记ADT最初设计的细节以及相应方法。时刻检查rep暴露可以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我愿意。

(7)   关于本实验的工作量、难度、deadline。

适中。

(8)   《软件构造》课程进展到目前,你对该课程有何体会和建议?

还是应该多写代码。

 

标签:ADT,Graph,哈工大,3.2,3.1,软件,Implement,实验报告,顶点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AKA-HIT/p/1497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