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为增进理解力而奋斗终身

为增进理解力而奋斗终身

作者:互联网

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我记得小时候自己总会有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等慢慢长大了,答案才开始逐个明了。

 

比如小时候我总会不停的问老大,电视里的那谁谁是不是坏人,那谁谁又是不是好人,我已经忘记老大怎么回答了,但是这个问题我一直都记得,现在才知道,给某个人定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还比如我总是会想,地球是圆的,那么打个孔是不是可以钻到地球的另一边?为什么没人这么干呢?直到我看到一个报道说,早在 1970 年,俄国人就这么去钻了一个孔,后来因为众说纷纭的原因中止了,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的有人这么干过。

 

再比如我一直在想,人类生活的头二十多年,竟然都是在学习前人已有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多人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为什么我们又得重复学一遍呢?所有人都得重新学一遍呢?后来才知道,有些叫做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进阶的基石,这二十多年的学习,都是在巩固这个基石。

 

后来的后来我又知道了,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固定的,有些问题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了问题本身。

 

工作、生活、学习和阅读也一样,有时候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有时候是为了增进理解力。

 

 

「增进理解力」这个说法,我是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学到的,这个词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竟然能和阅读结合在一起。

 

我之前理解的阅读就是为了获取知识。

 

比如看技术类书籍,看一章就是一章具体的收获,特别有满足感;比如看小说,我能明确知道自己知道了哪些故事情节,进度感知特别明确;但如果看散文,就算很认真的看完了,仍然完全无感,什么都没有记住,甚至看到别人的解读也感觉是云里雾里。

 

现在想起来,可能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带着理解力去读。

 

同样的《Java 编程思想》,有人看到了编程,有人读出了思想;同样的金庸,有人看到的是打打杀杀,有人能把所有的细节融会贯通,读出了不一样的东西;同样的莫言,有人读出了情色,有人读出了诺贝尔文学奖;同样的《背影》,有人看到了背影,有人看到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正所谓,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你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世界。

 

 

瞎扯这么多,主要是为了说明今年送给大家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目的,希望大家在后面的工作、生活、学习和阅读过程中,关注知识获取的同时,更加的关注增进我们的理解力。

 

比如需求评审,我们除了去关注需求本身的业务逻辑外,也要充分了解需求的目的,挖掘需求背后的真实诉求,从而更好的满足需求。

 

比如用例编写,我们除了把用例写的尽量全(多)之外,也要考虑用例的有效性,怎么用更少的用例覆盖更全的逻辑,同时还发现更多的 Bug(是不是强人所难了?)。

 

比如用例执行,我们除了按照用例描述进行执行外,有没有理解这条用例真正的测试目的,这条用例执行完有没有达到这个测试目的?是否需要调整、补充或删减?

 

比如项目总结,我们的总结是为了给自己看?给别人看?给本次项目做个收尾?还是为了让看到的人少踩坑?或者为了让自己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

 

比如 Python 学习,我们是为了把一本书看完?是为了了解所有的语法或者高级用法?还是为了用它来解决某个(些)问题?如果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问题的进度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每做一件事,那怕只有一个收获,我就会很满足。

 

去年送给大家的是书签,我希望和大家一起读书,不管什么书,只要读就好了,不知道你读没读,我反正是读了。

 

今年送给大家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我读到的,也许其他读过的书都忘干净了,但是没关系,我至少收获了这本书,所以希望把这个收获也分享给你。

 

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增进理解力」的理解,前面提到的问题,都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今天把这本书送给你,希望我们一起思考,一起增进理解力,一起做得更好。

 

以上,共勉。

标签:本书,增进,为了,理解力,用例,奋斗,比如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sylan215/291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