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产品交流之我见
作者:互联网
本文纯粹是交作业。
1. 第一印象
上周参加了海康产品的两次培训交流,一次是安防相机系列、一次是工业相机系列。本次交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海康的产品真多!从非智能、轻智能到泛智能再到合智能,从安防相机到工业相机,从前端感知、数据传输到数据存储、中心显示再到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视频监控设备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深度学习,从安防监控、工业相机到无人机、智能仓储机器人再到汽车电子,短短20年,海康的产品系列已经细分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并能在安防产品的基础上成功发觉第二、第三发展曲线,做到可持续发展。
海康的发展之快自然有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政府的支持,但作为技术人,只想聊一聊与技术有关的思考。
2. 一点技术思考
使用过几种海康设备的同学都会发现,同一大类的海康相机几乎有相同的SDK和管理配置软件,这就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也减少了海康的产品维护成本。要做到品类繁多的同时,又具有简洁一致的管理和配置软件,就需要做到:
(1) 高度凝练的核心实现。虽然品类繁多,但大部分品类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如图像采集、视频编解码、视频传输、存储以及其他通用附加功能,不同的是产品的外观以及应用层面的区别。一旦有了成熟稳定的核心实现,那么每一款产品的开发都只需进行产品个性化方面的增量开发,而无需从头造轮子,从而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快速推出新品。
(2) 架构统一和接口一致。对于同一品类的产品来说,只有做到了统一架构和统一接口,才能易于接入统一的管理软件和配置工具,也才能提供诸如上文所述的简洁一致的用户界面。
(3) 经验的传承、管理和利用。做到了核心功能的抽象化,架构和接口的一致性,还需要有专门的人和团队来管理、维护这些公共资产以及为各个产品部门提供基础能力支持。缺少了这一角色,对于规模稍大一点的公司来说,都很难做到协同和高效。
3.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孙子兵法有云:“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不要用基层的高效执行力掩盖高层的战略懒惰。从海康的产品发展历程,可以大致看到它的清晰的发展脉络,从点到面,从面到体,顺应趋势,逐步突破。从最初的安防设备到大数据、云计算再到AIoT,可以说,每一步都踩点到位,水到渠成,同时又能突破既有存量市场的边界,寻求新的增长点。
一个公司的成功,既要有正确的方向,也要有高效的执行。大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再加上合理的管理手段、绩效评价和薪酬激励体系,相信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应有的价值。我个人并不认为单靠往员工身上抽鞭子就能引领一个公司走向成功。管理者犹如驾车人,首先他要把握方向,如果方向不对,鞭子抽得越狠,目标偏离只会越大。而且,如果一家公司不能把员工当成自己人,不为员工提供基本的安全感和归宿感,还谈何让员工与企业共进退?当然不排除个别员工的确不能胜任工作,但绝大部分人,既然是公司精心挑选进来的,至少,要给他基本的信任和学习成长的机会。安全感,是一个员工可以倾尽全力为企业贡献价值的基本保障。这一点,倒可以学学顺丰王卫。
4. 敢为天下先
海康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过很多次“首创”。例如,他是首家在监控产品中实现H.264编码的企业,首家实现手机安防监控技术、首家实现字符叠加和数字水印等等。
敢想敢做考验的是一个人、一家企业的魄力。当然,一个成功的“首创”在想到之后,一定是经过严密的论证和预测才能付诸实施。不经论证的想法,付诸实施后只能靠运气,大部分时候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论证,尤其是对需要长期投入的项目或产品的论证,除了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评估,外部客户、市场和政策的考量,可能还需要加入更多时空因素的考虑,例如国际形势的变化、人口趋势甚至气候演变等。
被论证的新项目一旦启动,就需要投入足够的资源和注意力,并且要有一些“笃信”和“执拗”,确保它沿着正确的方向执行,最终做出成果。
或者就做一个追随者,像大华一样,亦步亦趋,只要产品做得还不错,又有足够的价格优势,也能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标签:相机,安防,交流,海康,之我见,产品,员工,做到 来源: https://blog.csdn.net/DeliaPu/article/details/11763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