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Linux文件系统与日志分析
作者:互联网
目录
一、inode和block概述
文件数据包括元信息与实际数控
文件存储在硬盘上,硬盘最小的存储单位是“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
1、block(块)
连续的八个扇区组成一个block
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
2、inode(索引节点)
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也叫i节点
用于存储文件元信息
3、inode的内容
inode包含很多的文件云信息,但不包括文件名
每一个inode表记录对应的保存了以下信息:
inode number 节点号
文件类型
权限
UID
GID
链接数(指向这个文件名路径名称个数)
该文件的大小和不同的时间戳
指向磁盘上文件的数据块指针
有关文件的其他数据
使用stat命令可以查看文件的inode信息
[root@localhost ~]#stat anaconda-ks.cfg
文件:"anaconda-ks.cfg"
大小:1766 块:8 IO 块:4096 普通文件
设备:fd00h/64768d Inode:100663365 硬链接:1
权限:(0600/-rw-------) Uid:( 0/ root) Gid:( 0/ root)
环境:system_u:object_r:admin_home_t:s0
最近访问:2021-09-10 01:14:01.995561720 +0800
最近更改:2021-09-10 01:10:07.338972865 +0800
最近改动:2021-09-10 01:10:07.338972865 +0800
创建时间:-
[root@localhost ~]#
Linux系统文件有三个主要的时间属性,分别是最近访问时间、最近更改时间、最近改动时间,新建文件的时候,三种状态时间是一样的
写内容(echo没打开),最好两种变
修改权限,只有最后一种变--最近改动
vim打开,只有第一种变
Linux系统中一切皆文件,因此目录也是文件的一种
目录文件的结构
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用户,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
4、cp和inode
cp 命令:
分配一个空闲的inode号,在inode表中生成新条目
在目录中创建一个目录项,将名称与inode编号关联
拷贝数据生成新的文件
rm 命令:
硬链接数递减,从而释放的inode号可以被重用
把数据块放在空闲列表中
删除目录项
数据实际上不会马上被删除,但当另一个文件使用数据块时将被覆盖
5、mv和inode
如果mv命令的目标和源在同一设备,
不影响inode表(除时间戳)或磁盘上的数据位置:没有数据被移动!
删除旧的目录对应关系新建目录对应关系
6、硬盘分区后的结构
7、访问文件的简单流程
8、inode的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
每个inode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
格式化文件系统时确定inode总数
使用df -i 命令可以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使用的数量
9、inode的特殊作用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导致一些Unix/Linux系统具有以下的现象
当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可能无法正常删除文件,直接删除inode,也可以删除文件
移动或重命名文件时,只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打开一个文件后,系统通过inode号码来识别该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
二、硬链接与软链接
1、硬链接
同一个文件取不同的名或者叫多个名字,不支持文件夹,创建一个连接数加一,多路径访问。
命令进本格式:ln
2、软链接
软链接就是在创立一个文件,而这个文件会让数据的读取指向它连接的那个文件名
命令进本格式:ln [-s] 源文件或目录… 链接文件或目标位置
3、两者的区别
对比项 | 硬链接 | 软链接 |
本质 | 本质是同一个文件夹 | 不是同一个文件夹 |
inode | 相同 | 不相同 |
连接数 | 创建新的硬链接,链接数会增加,删除硬链接,链接数会减少 | 删除新建不会改变 |
文件夹 | 不支持 | 支持 |
删除源文件 | 只是链接数减一,但链接的访问不受影响 | 无法访问链接文件 |
文件类型 | 和源文件相同 | 链接文件,和源文件无关 |
文件大小 | 和源文件相同 | 源文件路径的长度 |
三、恢复误删除的文件
我们删除一个文件,实际上并不清除 inode 节点和 block 的数据,只是在这个文件的父目录 里面的 block 中,删除这个文件的名字。Linux 是通过 Link 的数量来控制文件删除的,只有 当一个文件不存在任何 Link 的时候,这个文件才会被删除。
在 Linux 系统运维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操作不慎、操作错误等导致文件数据丢失的情 况,尤其对于客户企业中一些新手。当然,这里所指的是彻底删除,即已经不能通过“回收 站”找回的情况,比如使用“rm -rf”来删除数据。针对 Linux 下的 EXT 文件系统,可用的恢复 工具有 debugfs、ext3grep、extundelete 等。 其中 extundelete 是一个开源的 Linux 数据 恢复工具,支持 ext3 文件系统。
1、使用 extundelete 工具恢复误删除的文件
1.编译安装extundelete
在编译安装 extundelete 之前需要先安装两个依赖包 e2fsprogs-libs 和 e2fsprogs-devel,这两个包在系统安装光盘的/Package 目录下就有,使用 rpm 或 yum 命令将其安装。
[root@localhost ~]#yum -y install e2fsprogs-devel e2fsprogs-libs
[root@localhost ~]#cd /opt
[root@localhost opt]#ls
rh
[root@localhost opt]#rm -rf *
[root@localhost opt]#ls
[root@localhost opt]#rz -E
rz waiting to receive.
[root@localhost opt]#ls
extundelete-0.2.4.tar.bz2
[root@localhost opt]#tar jxvf extundelete-0.2.4.tar.bz2
[root@localhost opt]#ls
extundelete-0.2.4 extundelete-0.2.4.tar.bz2
[root@localhost opt]#cd extundelete-0.2.4/
[root@localhost extundelete-0.2.4]#
[root@localhost extundelete-0.2.4]#./configure
Configuring extundelete 0.2.4
Writing generated files to disk
[root@localhost extundelete-0.2.4]#make
make -s all-recursive
Making all in src
extundelete.cc: 在函数‘ext2_ino_t find_inode(ext2_filsys, ext2_filsys, ext2_inode*, std::string, int)’中:
extundelete.cc:1272:29: 警告:在 {} 内将‘search_flags’从‘int’转换为较窄的类型‘ext2_ino_t {aka unsigned int}’ [-Wnarrowing]
buf, match_name2, priv, 0};
^
[root@localhost extundelete-0.2.4]#make install
Making install in src
/usr/bin/install -c extundelete '/usr/local/bin'
2.模拟删除并执行恢复操作
1)使用fdisk命令创建新分区,将其挂载到/tmp目录下,往该目录下新建一些文件或目录
[root@localhost ~]#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0/scan
[root@localhost ~]#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1/scan
[root@localhost ~]#fdisk /dev/sdb
欢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将停留在内存中,直到您决定将更改写入磁盘。
使用写入命令前请三思。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使用磁盘标识符 0x84abcb2e 创建新的 DOS 磁盘标签。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Using default response p
分区号 (1-4,默认 1):
起始 扇区 (2048-41943039,默认为 2048):
将使用默认值 2048
Last 扇区, +扇区 or +size{K,M,G} (2048-41943039,默认为 41943039):+10G
分区 1 已设置为 Linux 类型,大小设为 10 GiB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p
磁盘 /dev/sdb:21.5 GB, 21474836480 字节,41943040 个扇区
Units = 扇区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dos
磁盘标识符:0x84abcb2e
设备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20973567 10485760 83 Linux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正在同步磁盘。
[root@localhost ~]#mkfs.ext3 /dev/sdb1
mke2fs 1.42.9 (28-Dec-2013)
文件系统标签=
OS type: Linux
块大小=4096 (log=2)
分块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655360 inodes, 2621440 blocks
131072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个数据块=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2684354560
80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819200, 884736, 1605632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写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32768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root@localhost ~]#mount /dev/sdb1 /tmp
[root@localhost ~]#df -hT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centos-root xfs 50G 3.7G 47G 8% /
devtmpfs devtmpfs 4.1G 0 4.1G 0% /dev
tmpfs tmpfs 4.1G 0 4.1G 0% /dev/shm
tmpfs tmpfs 4.1G 9.2M 4.1G 1% /run
tmpfs tmpfs 4.1G 0 4.1G 0% /sys/fs/cgroup
/dev/sda1 xfs 1014M 179M 836M 18% /boot
/dev/mapper/centos-home xfs 45G 33M 45G 1% /home
tmpfs tmpfs 839M 52K 839M 1% /run/user/0
/dev/sr0 iso9660 4.3G 4.3G 0 100%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
/dev/sdb1 ext3 9.8G 23M 9.2G 1% /tmp
[root@localhost ~]#cd /tmp
[root@localhost tmp]#echo a>a
[root@localhost tmp]#echo a>b
[root@localhost tmp]#echo a>c
[root@localhost tmp]#echo a>d
[root@localhost tmp]#ls
a b c d lost+found
可以使用extundelete /dev/sdb1 --inode 2查看文件系统/dev/sdb1 下存在哪些文件,具体的使用情况。其中--inode 2 代表从 i 节点为 2 的文件开始查看,一般文件系统格式化挂载之后,i 节点是从 2 开始的,2 代表该文件系统最开始的目录。
2.模拟误操作并恢复
在恢复前需要先解挂载
使用“rm -rf a b”命令删除/tmp/下的a文件和b文件,当出现误操作时,立刻卸载该系统,然后使用“extundelete /dev/sdb1 --restore-all”恢复/dev/sdb1文件系统下的所有内容
执行完恢复的命令后,在当前目录下会出现一个/RECOVERED_FILES/目录,里面保存了已经恢复的文件。
[root@localhost tmp]#rm -rf a b
[root@localhost tmp]#ls
c d lost+found
[root@localhost tmp]#cd
[root@localhost ~]#umount /tmp/
[root@localhost ~]#extundelete /dev/sdb1 --restore-all
NOTICE: Extended attributes are not restored.
Loading filesystem metadata ... 80 groups loaded.
Loading journal descriptors ... 56 descriptors loaded.
Searching for recoverable inodes in directory / ...
2 recoverable inodes found.
Looking through the directory structure for deleted files ...
0 recoverable inodes still lost.
[root@localhost ~]#ls
anaconda-ks.cfg RECOVERED_FILES 模板 图片 下载 桌面
initial-setup-ks.cfg 公共 视频 文档 音乐
[root@localhost ~]#cd RECOVERED_FILES
[root@localhost RECOVERED_FILES]#ls
a b
[root@localhost RECOVERED_FILES]#
四、恢复xfs类型文件
1、xfsdump命令格式
xfsdump -f 备份存放的位置 要备份的路径或设备文件
2、xfsdump备份级别
默认为0
0:完全备份
1-9:增量备份
3、常用选项
-f:指定备份文件目录
-L:指定标签 session label
-M:指定设备标签 media label
-s:备份单个文件,-s 后面不能直接跟路径
4、xfsrestore命令格式
xfsrestore -f 恢复文件的位置 存放恢复后文件的位置
5、xfsdump 使用 限制
不支持没有挂载的文件系统备份,所以只能备份已挂载的;
必须使用 root 的权限才能操作;
只能备份 XFS 文件系统;
备份下来的数据只能让 xfsrestore 解析;
不能备份两个具有相同 UUID 的文件系统(可使用blkid查看)
6、操作过程
先添加一块磁盘
[root@localhost ~]#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0/scan
[root@localhost ~]#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1/scan
[root@localhost ~]#echo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2/scan
[root@localhost ~]#fdisk -l
查看 xfsdump 是否安装,未安装可以使用yum安装
[root@localhost ~]#rpm -q xfsdump
xfsdump-3.1.4-1.el7.x86_64
新建分区,格式化成xfs格式,挂载,把文件拷入,备份分区,并打上标记
[root@localhost ~]#fdisk /dev/sdb
欢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将停留在内存中,直到您决定将更改写入磁盘。
使用写入命令前请三思。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使用磁盘标识符 0xbaaa9001 创建新的 DOS 磁盘标签。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Using default response p
分区号 (1-4,默认 1):
起始 扇区 (2048-41943039,默认为 2048):
将使用默认值 2048
Last 扇区, +扇区 or +size{K,M,G} (2048-41943039,默认为 41943039):+10G
分区 1 已设置为 Linux 类型,大小设为 10 GiB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p
磁盘 /dev/sdb:21.5 GB, 21474836480 字节,41943040 个扇区
Units = 扇区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dos
磁盘标识符:0xbaaa9001
设备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20973567 10485760 83 Linux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正在同步磁盘。
[root@localhost ~]#mkfs.xfs /dev/sdb1
meta-data=/dev/sdb1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655360 blks
=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 crc=1 finobt=0, sparse=0
data = bsize=4096 blocks=2621440, imaxpct=25
=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
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2560, version=2
=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root@localhost ~]#mkdir /ding
[root@localhost ~]#mount /dev/sdb1 /ding
[root@localhost ~]#df -hT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centos-root xfs 50G 3.6G 47G 8% /
devtmpfs devtmpfs 4.1G 0 4.1G 0% /dev
tmpfs tmpfs 4.1G 0 4.1G 0% /dev/shm
tmpfs tmpfs 4.1G 9.2M 4.1G 1% /run
tmpfs tmpfs 4.1G 0 4.1G 0% /sys/fs/cgroup
/dev/sda1 xfs 1014M 179M 836M 18% /boot
/dev/mapper/centos-home xfs 45G 33M 45G 1% /home
tmpfs tmpfs 839M 52K 839M 1% /run/user/0
/dev/sr0 iso9660 4.3G 4.3G 0 100%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
/dev/sdb1 xfs 10G 33M 10G 1% /ding
[root@localhost ~]#cd /ding
[root@localhost ding]#cp /etc/passwd ./
[root@localhost ding]#ls
passwd
[root@localhost ding]#xfsdump -f /opt/dump_sdb1 /dev/sdb1 -L dump_sdb1 -M sdb1
xfsdump: using file dump (drive_simple) strategy
xfsdump: version 3.1.4 (dump format 3.0) - type ^C for status and control
xfsdump: level 0 dump of localhost.localdomain:/ding
xfsdump: dump date: Sat Sep 25 12:27:41 2021
xfsdump: session id: 1fb2ce51-54e9-4d4f-93b0-3c29a985a6bb
xfsdump: session label: "dump_sdb1"
xfsdump: ino map phase 1: constructing initial dump list
xfsdump: ino map phase 2: skipping (no pruning necessary)
xfsdump: ino map phase 3: skipping (only one dump stream)
xfsdump: ino map construction complete
xfsdump: estimated dump size: 25216 bytes
xfsdump: /var/lib/xfsdump/inventory created
xfsdump: creating dump session media file 0 (media 0, file 0)
xfsdump: dumping ino map
xfsdump: dumping directories
xfsdump: dumping non-directory files
xfsdump: ending media file
xfsdump: media file size 24264 bytes
xfsdump: dump size (non-dir files) : 2592 bytes
xfsdump: dump complete: 0 seconds elapsed
xfsdump: Dump Summary:
xfsdump: stream 0 /opt/dump_sdb1 OK (success)
xfsdump: Dump Status: SUCCESS
[root@localhost ding]#ls /opt/
dump_sdb1 rh
模拟数据丢失后恢复
[root@localhost ding]#rm -rf *
[root@localhost ding]#ls
[root@localhost ding]#cd
[root@localhost ~]# xfsrestore -f /opt/dump_sdb1 /ding/
xfsrestore: using file dump (drive_simple) strategy
xfsrestore: version 3.1.4 (dump format 3.0) - type ^C for status and control
xfsrestore: searching media for dump
xfsrestore: examining media file 0
xfsrestore: dump description:
xfsrestore: hostname: localhost.localdomain
xfsrestore: mount point: /ding
xfsrestore: volume: /dev/sdb1
xfsrestore: session time: Sat Sep 25 12:27:41 2021
xfsrestore: level: 0
xfsrestore: session label: "dump_sdb1"
xfsrestore: media label: "sdb1"
xfsrestore: file system id: 3861965d-3e3b-479c-a486-66693a430767
xfsrestore: session id: 1fb2ce51-54e9-4d4f-93b0-3c29a985a6bb
xfsrestore: media id: 9a80fb47-47c0-478f-b64d-7dc714ddb2f3
xfsrestore: using online session inventory
xfsrestore: searching media for directory dump
xfsrestore: reading directories
xfsrestore: 1 directories and 1 entries processed
xfsrestore: directory post-processing
xfsrestore: restoring non-directory files
xfsrestore: restore complete: 0 seconds elapsed
xfsrestore: Restore Summary:
xfsrestore: stream 0 /opt/dump_sdb1 OK (success)
xfsrestore: Restore Status: SUCCESS
[root@localhost ~]#ls /ding/
passwd
五、日志文件
1、日志的功能
用于记录系统、乘车运行中发生的各种事件
通过阅读日志,有助于诊断和解决系统故障
2、日志文件的分类
1.内核及系统日志
由系统服务rsyslog同一管理,日志格式基本相似
2.用户日志
记录系统用户登录及退出系统的相关信息
3.程序日志
由各种应用程序独立管理的日志文件,记录格式不统一
3、日志保存的位置
默认位于:/var/log目录下
4、主要日志文件介绍
日志文件位置 | 日志文件说明 |
/var/log/messages内核和公共日志 | 它是核心系统日志文件,其中包含了系统启动时的引导信息,以及系统运行时的其他状态消息。I/O 错误、网络错误和其他系统错误都会记录到此文件中。其他信息,比如某个人的身份切换为 root,已及用户自定义安装软件的日志,也会在这里列出。 |
/var/log/cron 计划任务日志 | 记录与系统定时任务相关的曰志 |
/var/log/dmesg 系统引导日志 | 记录了系统在开机时内核自检的信息,也可以使用dmesg命令直接查看内核自检信息 |
/var/log/maillog 邮件日志 | 记录邮件信息的曰志 |
用户日志 | |
/var/log/lastlog | 记录系统中所有用户最后一次的登录时间的曰志。这个文件也是二进制文件.不能直接用Vi 查看。而要使用lastlog命令查看 |
/var/log/secure | 记录验证和授权方面的倍息,只要涉及账户和密码的程序都会记录,比如系统的登录、ssh的登录、su切换用户,sudo授权,甚至添加用户和修改用户密码都会记录在这个日志文件中 |
/var/log/wtmp | 永久记录所有用户的登陆、注销信息,同时记录系统的启动、重启、关机事件。同样,这个文件也是二进制文件.不能直接用Vi查看,而要使用last命令查看 |
/var/tun/ulmp | 记录当前已经登录的用户的信息。这个文件会随着用户的登录和注销而不断变化,只记录当前登录用户的信息。同样,这个文件不能直接用Vi查看,而要使用w、who、users等命令查看 |
5、日志文件的格式
日志文件的格式包括以下四列:
1.事件产生的时间
2.产生事件的服务器的主机名
3.产生事件的服务名或程序名
4.事件的具体信息
六、内核及系统日志
由系统服务rsyslog统一管理
日志的配置文件 位置在 /etc/rsyslog.conf
1、日志消息的级别
Linux 内核中,根据日志消息的重要程度不同,将其分为不同 的优先级别(数字等级越小,优先级越高,消息越重要)。
2、程序日志分析
由相应的应用程序独立进程管理
web服务:/var/log/httpd/
access_log、error_log
代理服务:/var/log/squid/
access_log、cache_log
FTP服务:/var/logxferlog/
分析工具
1.文件查看、grep过滤检索、webmin管理套件中查看
2.awk、sed等文本过滤、格式化编辑工具
3.webalizer、awstats等专用日志分析工具
3、日志管理策略
1.及时做好备份和归档
2.延长日志保存期限
3.控制日志访问权限
日志中可能会包含各类敏感信息,如账户、口令等
4.集中管理日志
将服务器的日志文件发到统一的日志文件服务器
便于日志信息的统一收集、整理和分析
杜绝日志信息的意外丢失、恶意篡改或删除
七、总结
掌握误删恢复的方法
标签:文件,inode,文件系统,Linux,xfsdump,日志,root,localhost 来源: https://blog.csdn.net/dingshun129/article/details/12045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