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汇编程序设计
作者:互联网
STM汇编程序设计
一、STM32三种Boot模式的差异及验证
1. 三种BOOT模式简介
启动,一般来说就是指我们下好程序后,重启芯片时,SYSCLK的第4个上升沿,BOOT引脚的值将被锁存。用户可以通过设置BOOT1和BOOT0引脚的状态,来选择在复位后的启动模式。
主闪存存储器
是STM32内置的Flash,一般我们使用JTAG或者SWD模式下载程序时,就是下载到这个里面,重启后也直接从这启动程序。
系统存储器
从系统存储器启动,这种模式启动的程序功能是由厂家设置的。一般来说,这种启动方式用的比较少。系统存储器是芯片内部一块特定的区域,STM32在出厂时,由ST在这个区域内部预置了一段BootLoader,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SP程序, 这是一块ROM,出厂后无法修改。一般来说,我们选用这种启动模式时,是为了从串口下载程序,因为在厂家提供的BootLoader中,提供了串口下载程序的固件,可以通过这个BootLoader将程序下载到系统的Flash中。但是这个下载方式需要以下步骤:
**Step1:**将BOOT0设置为1,BOOT1设置为0,然后按下复位键,这样才能从系统存储器启动BootLoader
**Step2:**最后在BootLoader的帮助下,通过串口下载程序到Flash中
**Step3:**程序下载完成后,又有需要将BOOT0设置为GND,手动复位,这样,STM32才可以从Flash中启动可以看到, 利用串口下载程序还是比较的麻烦, 需要跳帽跳来跳去的,非常的不注重用户体验。
内置SRAM
内置SRAM,既然是SRAM,自然也就没有程序存储的能力了,这个模式一般用于程序调试。假如我只修改了代码中一个小小的地方,然后就需要重新擦除整个Flash,比较的费时,可以考虑从这个模式启动代码(也就是STM32的内存中),用于快速的程序调试,等程序调试完成后,在将程序下载到SRAM中。
2、开发BOOT模式选择
1、通常使用程序代码存储在主闪存存储器,配置方式:BOOT0=0,BOOT1=X;
2、Flash锁死解决办法:
开发调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内部Flash锁死,无法连接SWD以及Jtag调试,无法读到设备,可以通过修改BOOT模式重新刷写代码。
修改为BOOT0=1,BOOT1=0即可从系统存储器启动,ST出厂时自带Bootloader程序,SWD以及JTAG调试接口都是专用的。重新烧写程序后,可将BOOT模式重新更换到BOOT0=0,BOOT1=X即可正常使用。
3、三种模式的区别
1、BOOT1=x BOOT0=0 从用户闪存启动,这是正常的du工作模式。
2、BOOT1=0 BOOT0=1 从系统存储器启动,这种模式启动的程序功能由厂家设置。
3、BOOT1=1 BOOT0=1 从内置SRAM启动,这种模式可以用于调试。
4、验证对比
1>、内部 FLASH 启动方式
用串口下载程序
开发板的BOOT0和BOOT1接地,RXD和TXD分别接PA9和PA10
查看结果:
2>、系统存储器启动方式
烧录程序并查看运行结果
二、基于MDK创建纯汇编语言的STM32工程
1、 汇编简介
汇编语言是一种最低级、最古老、不具有移植性的编程语言,它能够直接访问计算机硬件,所以执行效率极高,占用资源极少,一般用于嵌入式设备、驱动程序、实时应用、核心算法等。
汇编指令是机器指令的助记符,同机器指令一一对应,通常由操作码和地址码(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每组CPU都有其汇编指令集
2、汇编常用指令
可参考:资料
3、汇编程序的编写,并动态调试变量
1、 打开keil5,选择新建工程,选择路径,之后选择板子型号
然后,选择运行环境:
1、CMIS下选择CORE
2、Device下Startup,包含了启动文件
2、 添加源文件
右键点击Source Group 1,选择.S文件,创建汇编文件,如下
最后完成结果如下:
编译并调试如下代码;
AREA MYDATA, DATA
AREA MYCODE, CODE
ENTRY
EXPORT __main
__main
MOV R0, #10
MOV R1, #11
MOV R2, #12
MOV R3, #13
;LDR R0, =func01
BL func01
;LDR R1, =func02
BL func02
BL func03
LDR LR, =func01
LDR PC, =func03
B .
func01
MOV R5, #05
BX LR
func02
MOV R6, #06
BX LR
func03
MOV R7, #07
MOV R8, #08
BX LR
3、 设置仿真
点击魔法棒,设置硬件仿真器为ST-LINK,本人所用为ST-LINK,可按自己的实际选择。
4、 编译调试
点击编译,然后,按下右上角d进行调试
可以看到,寄存器的值和程序设置一致,如下:
4、生成hex文件与汇编对应
1.注意导出的时候勾选HEX文件,如下:
2.在文件导出的路径用记事本打开HEX文件,如下:
第一行为020000040800F2,实质表达式16进制数据0x02 0x00 0x00 0x04 0x08 0x00 0xf2
字节解释
第一个字节 0x02表示本行数据的长度;
第二、三字节 0x00 0x00表示本行数据的起始地址;
第四字节 0x04表示数据类型,数据类型有:0x00、0x01、0x02、0x03、0x04、0x05。
‘00’ Data Rrecord:用来记录数据,HEX文件的大部分记录都是数据记录
‘01’ End of File Record: 用来标识文件结束,放在文件的最后,标识HEX文件的结尾
‘02’ Extended Segment Address Record: 用来标识扩展段地址的记录
‘03’ Start Segment Address Record:开始段地址记录
‘04’ Extended Linear Address Record: 用来标识扩展线性地址的记录
‘05’ Start Linear Address Record:开始线性地址记录
然后是数据,0x08 0x00
最后一个字节 0xf2为校验和。
校验和的算法为:计算0x54前所有16进制码的累加和(不计进位),检验和 = 0x100 - 累加和
在上面的后2种记录,都是用来提供地址信息的。每次碰到这2个记录的时候,都可以根据记录计算出一个“基”地址。
对于后面的数据记录,计算地址的时候,都是以这些“基”地址为基础的。
因此根据上述,数据长度就是第一个字节记录的,10对应的就是16,数据长度为16。
代码结尾如下:01代表结尾,05代表开始线性记录地址。
三、汇编程序设计
1、同上建立工程
按照以上的方法新建工程,不需要配置环境。
2、汇编程序
然后加入.s文件,加入以下代码
LED0 EQU 0x42218194
RCC_APB2ENR EQU 0x40021018
;GPIOA_CRH EQU 0x40010804
GPIOB_CRL EQU 0x40010C00
Stack_Size EQU 0x00000400
AREA STACK, NOINIT, READWRITE, ALIGN=3
Stack_Mem SPACE Stack_Size
__initial_sp
AREA RESET, DATA, READONLY
__Vectors DCD __initial_sp
DCD Reset_Handler
AREA |.text|, CODE, READONLY
THUMB
REQUIRE8
PRESERVE8
ENTRY
Reset_Handler
BL LED_Init
MainLoop BL LED_ON
BL Delay
BL LED_OFF
BL Delay
B MainLoop
LED_Init
PUSH {R0,R1, LR}
LDR R0,=RCC_APB2ENR
ORR R0,R0,#0x08
LDR R1,=RCC_APB2ENR
STR R0,[R1]
LDR R0,=GPIOB_CRL
BIC R0,R0,#0XFF0FFFFF
LDR R1,=GPIOB_CRL
STR R0,[R1]
LDR R0,=GPIOB_CRL
ORR R0,R0,#0X00300000
LDR R1,=GPIOB_CRL
STR R0,[R1]
MOV R0,#1
LDR R1,=LED0
STR R0,[R1]
POP {R0,R1,PC}
LED_ON
PUSH {R0,R1, LR}
MOV R0,#0
LDR R1,=LED0
STR R0,[R1]
POP {R0,R1,PC}
LED_OFF
PUSH {R0,R1, LR}
MOV R0,#1
LDR R1,=LED0
STR R0,[R1]
POP {R0,R1,PC}
Delay
PUSH {R0,R1, LR}
MOVS R0,#0
MOVS R1,#0
MOVS R2,#0
DelayLoop0
ADDS R0,R0,#1
CMP R0,#330
BCC DelayLoop0
MOVS R0,#0
ADDS R1,R1,#1
CMP R1,#330
BCC DelayLoop0
MOVS R0,#0
MOVS R1,#0
ADDS R2,R2,#1
CMP R2,#15
BCC DelayLoop0
POP {R0,R1,PC}
END
四、参考文献
STM32三种启动模式
简单的STM32 汇编程序
STM32 BOOT模式配置以及作用
标签:R0,R1,STM,汇编程序,模式,MOV,STM32,LDR,设计 来源: https://blog.csdn.net/ZBMZ30MZ/article/details/111996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