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探索实录 - 5、冒泡排序
作者:互联网
目录
还是那副优秀的扑克牌
我们再对那副优秀的扑克牌进行一次排序,从左到右,比较相邻两张牌的点数大小,将点数大的扑克牌放在右边,初始牌为:82JQ6A
第一轮排序(5次):
- 第一次比较:8和2比较,8大于2,8和2交换位置,牌变成:28JQ6A
- 第二次比较:8和J比较,8小于J,位置不变,牌和上面保持一致
- 第三次比较:J和Q,J小于Q,位置不变,牌和上面保持一致
- 第四次比较:Q和6比较,Q大于6,Q和6交互位置,牌变成:28J6QA
- 第五次比较:Q和A比较,Q大于A,Q和A交互位置,牌变成:28J6AQ
第二轮排序(4次):
- 第一次比较:2和8比较,2小于8,位置不变,牌面不变
- 第二次比较:8和J比较,8小于J,位置不变,牌面不变
- 第三次比较:J和6比较,J大于6,J和6交互位置,牌变成:286JAQ
- 第四次比较:J和A比较,J大于A,J和A交互位置,牌变成:286AJQ
第三轮排序(3次):
- 第一次比较:2和8比较,2小于8,位置不变,牌面不变
- 第二次比较:8和6比较,8大于6,8和6交换位置,牌变成:268AJQ
- 第三次比较:8和A比较,8大于A,8和A交换位置,牌变成:26A8JQ
(图略)
第四轮排序(2次):
- 第一次排序:2和6比较,牌面不变
- 第二次排序:6和A比较,6大于A,6和A交换位置,牌变成2A68JQ
(图略)
第五轮排序(1次):
- 第一次排序:2和A比较,2大于A,2和A交换位置,牌变成A268JQ
排序分析
根据上面的排序可以看出,6(n)张优秀的扑克牌,总共用了5(n-1)轮排序,每轮排序的次数随着轮数的增加而递减。由此可以推导出代码实现的算法逻辑
冒泡排序Java代码实现
@Test
public void bubbleSort(){
int[] pokers = {8,2,11,12,6,1};
for (int i = 0; i < pokers.length; i++){//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轮数
for (int j = 0; j < pokers.length - 1 - i; j++){//内层循环控制每轮比较的次数
if (pokers[j] > pokers[j+1]){
int tempPoker = pokers[j+1];
pokers[j+1] = pokers[j];
pokers[j] = tempPoker;
}
}
}
for (int i:pokers) {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扑克顺序为:"+ i);
}
}
算法原理
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第一个大于第二个,则彼此交换位置,犹如鱼儿冒泡一样,泡泡从小到大的冒出来。
时间复杂度
如果扑克牌的初始顺序为A268JQ的话,那么排序的轮数为6-1=5(n-1)轮,由于已经是从小到大的排序,则每一轮都不需要移动,这种情况下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最小,为O(n)。
如果扑克牌的顺序为QJ862A的话,那么此时排序的轮数为n(n-1)/2,时间复杂度为O(n²)
夕阳西下,程序员在编码!
标签:pokers,扑克牌,位置,实录,冒泡排序,算法,大于,排序,比较 来源: https://blog.csdn.net/lan410812571/article/details/88282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