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
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Script的语句可以不用分号结尾么?

JavaScript的语句可以不用分号结尾么?

作者:互联网

之前的朋友写信来问,因为在读到我个人写的一本电子书,我在写作风格里有说明,这本电子书中javascript语言的范例都是使用"不用分号(;)作为代码语句的结尾"的风格。

  所以我把所有的回答整出出来这篇文章,并针对常见的问题回答。

  前言

  先说明我并没有要大家都来不加分号,而是回答"为什么可以不加分号",或是"为何分号是选项可有可无?",或是"分号是在何时可以不加?何时又一定要加?何时又算多加了?"等问题。

  "不用分号作语句结尾"并不是"完全不使用分号",而是该加的时候加,不该加的时候不加,不用分号作为语句结尾。实际上,我如果在改写别人的代码或是像原本函式库(如jquery)的风格是有用分号(;)时,为了统一撰写风格,也是会加的,基本上自己最近写的ES6、React、Redux等就不用分号(;)结尾。

  分号(;)的作用

  在JS里的分号(;)是什么作用?总结一下,它既是语句(表达式)的分隔,也可以作为语句的结尾。

  但只认为分号(;)就一定是语句的结尾是有疑问的,下面这两个例子就是典型范例,也是很常见的错误:

  //有问题的例子function add() {

  var a = 1, b = 2;

  return

  a + b;

  }

  或是像下面这个,也是很常见的错误示范:

  //有问题的例子function test() {

  return

  {

  test: true

  };

  }

  这两例的函数回传值必为 undefined ,而不是应该回传的值 3 与物件。为何?因为你有看到return先换行(回车),再接著要回传的值了吗?也就是说这两个代码在执行时,相当于下面这样的代码(我只写一个出来,另一例相同):

  function test() {

  return;

  { test: true };

  }

  return 因为先换了一行,视为语句结尾,所以根本没有可回传的值,也就是在上例子中,回车(\\n)先把 return 结尾掉了,后面你加的分号(;)是结尾到下一行的。这逻辑代表回车(\\n)在这一句语句结尾这功用上,比分号(;)还优先。

  那为何回车(\\n)或换行,可以作为语句的结尾?来源是由于ECMAScript的自动插入分号(Automatic Semicolon Insertion, 以下简称ASI)的标准。在语句或一段代码叙述后,加了回车(\\n)后,JS剖析器会在执行期间自动帮你插入分号,这样理解了吗?所以不是回车(\\n)的事,是因为自动帮你加分号作结尾了。

  自动插入分号(ASI)这个规则一直在网上有争议,有一群人认为它是个容易造成误解的设计,有一群人认为它这设计是正确的,应该多多利用,就像不需要在一般情况下再多此一举,在语句后面加上分号(;)。不管你是支援哪一种,我认为都需要理解其中的内容,作为一个称职的JS开发者,这是很基础的一些知识。

  自动插入分号(ASI)的5种例外情况

  这里讨论的就是用回车(\\n)或断行来作为语句的结尾,自动插入分号(Automatic Semicolon Insertion)标准的特例情况。在以下的4种情况是用回车(\\n)或空一行是不会作自动插入分号来让语句作结尾,虽是说"特例",但大概也是每天都看得到,只是常不知道为何会这样而已,看了你就知道了。大致说明如下:

  1. 当这一行的语句是没关闭的情况

  例如数组(阵列)、对象(物件)文字字面、圆括号之类,或是最后是个点号(.)或逗号(,)时,也就是如果把这行结尾,就会产生不合法语句的情况。

  注: 遇到等号(=)算未完整的表述式,如果指定值在下一行会略过自动结尾作用

  这种例子很常见,通常是在分开内容太长的语句,或是让值写得清楚的地方。我举下面的两个合法语法范例,你会很容易理解回车(\\n)会在何时自动结尾,虽然这些例子是不好阅读的例子:

  //第一例var a =

  [ 1,2,3,

  ]

  //第二例function test(a,

  b,

  c){console.log(a,b,c

  )

  }

  2. 这一行是++或--

  这规则是很怪异的,从来没看过有人这样写过。JS会认为++与--在这一行是要准备来运算执行下一行的值,所以不结尾。下面是个合法范例:

  a=1--

  a

  console.log(a)

  3. 这一行是for()、while()、do、if()或else,但没有用花括号({})时

  这简写语法也很常见,每天都会用到,是个当执行代码不多时的写法。以下为范例:

  if(null==undefined)

  console.log(true)else

  console.log(false)

  4. 下一行的开头是([)、(()、(+)、(*)、(/)、(-)、(,)、(.),或二进位运算子(例如~ & |),可以与这行组成一个表达式时

  以下为范例:

  function test(){

  return 1

  +2

  -3

  }console.log(test())

  下面这个例子刚好与第一点颠倒的写法,也很常见,有人喜欢用这种的写法,有些人喜欢用第一点的:

  var a =

  [1

  ,2

  ,]

  5: 空白语句不会自动结尾

  这与上面第3点有相关,有时候会看到有人犯了这个常见错误。下面是个错误例子,不论 if 这行与 else 这行间有没有换行,或是换了几百行,都不会自动结尾:

  //错误例子var i = 10

  if (i === 5)

  else console.log(false)

  你可以加上分号在 if(...) 这行最后,让语法合法可被执行。但真心没见过有人这样用,控制流程逻辑不对才会这样写。下面为合法例子:

  //合法例子var i = 10

  if (i === 5);

  else console.log(false)

  以上为用回车(n)作为语句结尾的的5个例外情况,其他都会自动帮你插入分号作结尾。

  所以依这个解说,最一开始的例子中的 return 后面多了一个换行就会产生错误的回传值。与 return 有同样情况的还有几个,像 continue 、 break 、 throw等,这些如果先换行,然后在下一行再加分号也是会变成两个不同的语句,因为在换行时已经自动插入分号。

  一个小常识是,分号(;)除了作为语句结尾或分隔外,它与JS中的其他符号有个差异,它自己本身可以形成一个合法的语句(表达式)。你可以在程式码里只输入一个分号(;),它是合法而不会报错的,其他的符号(例如: ,:+-*/% )都会报错。

  一定要使用分号的情况

  分号(;)的用处不是只有语句结尾,它在某些语法中,具有分隔表述式或语句的功用。以下情况必用分号(;)。

  1. for语句圆括号( () )中的三个表述式彼此之间:

  很常用到,不多加说明了,以下为例子:

  for(var i=0 ; i<10 ; i++)

  {

  //...

  }

  2. 在同一行写两个语句(表述式)在一起,中间需要分号(;)区隔。

  所以像 switch 语句中的 case ,如果 break (或 continue )要写在同一行时, break (或 continue )前必加分号(;),以下为例子:

  //第一例var i = 0; i++

  //第二例case 'foo': doSomething(); break

  3. 以 [ 或 ( 开头的行,前面需要加分号(;)

  这是很特别一种撰写风格。实际上是一种保护防范的语法,有时候解译器或压缩工具会误认为某行语句,有开头 ( 的话是准备要作函数呼叫,或开头 [ 是准备要作数组(阵列)或对象(物件)的存取属性的事。

  还有另一情况是IIFE,因为IIFE刚好也是用 ( 开头。所以这两种开头的语句前,必加分号(;)在语句的最前面,以免造成误判。不过大概也只有这一个需要特别注意,IIFE你用到的情况有可能会多些。

  以下为例子:

  //第一例

  ;(x || y).doSomething()

  ;[a, b, c].forEach(doSomething)

  //第二例var x = 42

  ;(function () { })()

  参考: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

  "不需要"与"一定不能"使用分号的情况

  接著要理解,什么时候必"不需要"与"一定不能"使用分号(;),这也很容易理解的。如果你是都要用分号来作每行语句的结尾,你应该了解一下。

  1. for 语句的最后一个(第三个)表达式后面

  画蛇添足不多说,一定会造成错误,其实这错误很难犯,只是网上有我把它列出来。

  //错误语法for (var i=0; i < 10; i++;){}

  2. 花括号的结尾(})的后面。但有例外,赋值时可以加分号(;)是对的语法。

  这个规则理论上应该是"不需要"加而已,经测试在Chrome上也不会报错,算是不建议的语法,这也是个画蛇添足。

  //不建议语法function a(){};if(){};

  //正确语法,赋值时使用var obj = {a:1};var fun = function(){};

  //正确语法,do...whiledo {...} while (...);

  3. 在if、for、while、或switch的圆括号结尾后面加上分号(;)

  这个是合法语法,但整个逻辑错掉,而且这错误很也不易犯。可以对照到最上面一节的第5个例外情况看看。

  //错误例子,不过它合法if (0 === 1); { alert("hi") }

  //上例相当于下面这样if (0 === 1);alert("hi");

  反对的原因,以及说明

  以下针对几个常见的反对不使用分号作为语句结尾的理由,以我的所知回答这些原因。不过,大部份都是因为FUD(惧、惑、疑),而不是真正以理解或科学实证的角度。

  因为浏览器相容问题。旧版的浏览器不支持。

  自动插入分号(ASI)的标准是何时加到ECMAScript的?

  自动插入分号其实是本来就有的语言特性,网上可以找到的2000年的ECMAScript版本3,也就是ES3标准,里面就有这个 Automatic Semicolon Insertion 章节了。

  根据网上的文章指出,曾经有一小段时间IE6这个在ASI实作上有问题,但后来很快修正了,现在我们能用到的IE6是支持的。下图是在WindowsXP SP3中的IE6小小测试的,你可以仔细看一下,并没有用分号来作语句结尾。

 


所以,你是听谁说旧版的浏览器不支援的?该不会那个人又说他也是听说的。谣言止于智者对吧。

  因为压缩工具不支持

  这原因以前的确存在过,有个压缩工具叫JSMin,是大师Douglas Crockford写的工具,印象中如果你没用分号作语句结尾,它是连压都不压,当然Crockford他个人本来就不太赞成不用分号作语句结尾的关系。

  现在老早就没有这问题了,其他常用的工具如Closure Compiler或webpack中的外挂工具都可以压好压满,要不然怎么会有大专案(bootstrap, npm, vue.js)也舍弃用分号作语句结尾。

  最近的在JSMin与Bootstrap中的一段代码争议在这里可以看到,JS发明人Brendan Eich的言论立场是会中立些: https://brendaneich.com/2012/...

  语句都用分号(;)作结尾是一个好的撰写风格

  最有名的是从 JSLint 这个检查工具开始的,它会检查你的每个语句的最后是不是用分号(;)来作结尾,如果不是会提出警告信息。

  而提倡在每个语句后面一定要用分号来作结尾的大师级人物,最有名的算是JSON格式发明者Douglas Crockford, 他的这个文章 上有说明,从文章中可以看得出他是反对ASI特性的。JSLint工具也是他作的,相信也有很多人看过他的大作"JavaScript: 优良部份"。不过,他也提倡了很多风格,例如tab键相当于4个空格,但现在一般都用2个空格,或是一行一个var变量定义,而且要按照英文字母排列。大师说的我们小小程序员当然必定是要重视,但并不是照单全收。

  回到我们的问题中,在浏览器上能顺便执行的代码语法,为何要强制被检查工具认为是有问题的语法?

  如果你都到处都加上分号(;),却还会发生有错误的情况(例如最上面的典型例子),那这代表起因是来自于对于语言本身的设计或标准的无知,而不是怪罪于语言本身的臭虫或设计问题。

  现在流行的其他检查工具,例如ESLint、JSHint等等,就算有这项检查也有选项可以关闭。这纯粹是开发团队或个人的选择才是正确的。

  结语

  要不要用分号(;)作为语句的结尾,就视个人习惯或组织团队规定的撰写风格了。不管你的选择为何,都应该理解为何分号(;)是选项而非必要的原因,不要因为大神或社群上大家说要加该加,就埋头拼命加,而不去理解其中的原因。

  真实情况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分号作为语句都是选项,是有规则标准的。js虽然常常有坑,但本质上是死的东西,标准就已经定在那里了,上面我所说的规则学好足以应付9成情况,也可以让你的代码写起来更加有信心。

  最后几句,开源专案中真的完全不使用分号(;)的专案最近多起来的现象,但最有名的是大家每天都在用的 npm 、 bootstrap ,还有最近比较火红的 vue.js 、 redux这几个,有兴趣可以找找。

 

文章来源:SegmentFault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qq_32506555」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2506555/article/details/52973635

标签:语句,结尾,分号,JavaScript,语法,例子,var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zsczsc/p/15915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