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
首页 > 编程语言> > python(三)语法结构,流程控制,序列的应用

python(三)语法结构,流程控制,序列的应用

作者:互联网

一,语法结构
1,代码缩进
Python 不像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如Java或者C语言)采用大括号“{}”分隔代码块,而是采用代码缩进和冒号“:”区分代码之间的层次。
缩进可以使用空格或者键实现。 其中,使用空格时,通常情况下采用4个空格作为一个所尽量,而使用Tab键时,则采用用一个Tab键作为一个缩进量。通常情况下建议采用空格进行缩进。
在python中,对于类定义、函数定义、流程控制语句、异常处理语句等,行尾的冒号和下一行的缩进表示一个代码块的开始,而缩进结束,则表示一个代码块的结束。
python对代码的缩进要求非常严格,同一个级别的代码块缩进量必须相同。如果不采用合理的代码缩进,将抛出SyntaxError异常。例如,代码中有的缩进量是4个空格,还有的是3个空格,就会出现SyntaxError错误。
同一级别的代码只需要保持对齐就可,对于不同级别的代码进行缩进,这样就能区分开代码执行的逻辑。
python的语法其实总结一下就两条:
第一,一条代码作为一行:比如一个赋值、一个运算、一个请求、一条打印等。
第二,对齐和缩进:同一级别的代码只需要保持对齐就可,对于不同级别的代码进行缩进,这样就能区分开代码执行的逻辑。
2,保留字
保留字是python语言中一些已经被赋予特定意义的单词。开发程序时,不可以把这些保留字作为变量、函数、类、模块和其他对象的名称来使用。

注:python中所有保留字是区分字母大小写的。例如,if是保留字,但IF就不属于保留字。
3,变量
(1)变量的定义:在python中,不需要先声明变量名及其类型,直接赋值即可创建各种类型的变量。但是变量的命名并不是任意的,应遵循以下几条规则:
1)变量名只能是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的任意组合
2)变量名的第一个字符不能是数字
3)变量名不能使用上述保留字
4)变量名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标识符
5)慎用小写字母i和大写字母O
6)选择有意义的单词作为变量名
(2)name = "Crystal"(name:变量名;Crystal:变量值)
(3) 变量的调用:
print("my name is ",name)
注:print说明可以同时打印多个数据,打印的不同数据之间要用逗号区分开,逗号前后代表两个参数
(4)变量的赋值:
name = "Crystal"
name2 = name #赋值
print("my name is ",name,name2)
name = "suki"
print(name,name2)
注:在python语言中,使用内置函数type()可以返回变量类型。
在python语言中,使用内置函数id()可以返回变量所指的内存地址。
4,数据类型
(1)数字类型
1)int(整型)
在32位机器上,整数的位数为32位,在64位系统上,整数的位数为64位。
整数:整数类型包括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和二进制。
(1)二进制:0 1
(2)八进制:01234567
(3)十进制:0123456789
(4)十六进制:0123456789ABCDEF
二进制:
8 4 2 1(15)
1 1 1 1
1 0 0 1 1 0 0 1 (153)
#每个位置上“1”代表的阿拉伯数字是2
(n-1)次方,n表示位置所在位数。
2)long(长整型)
跟c语言不同,python的长整数没有指定位宽,即:python没有限制长整数数值的大小,但实际上由于机器内存有限,我们使用的长整数数值不可能无限大。
注意,自从Python2.2 起,如果长数发生溢出,python会自动将整数数据转换为长整数,所以如今在长整数数据后面不加字母L也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3)float(浮点型)
浮点数用来处理实数,即带有小数的数字。类似于c语言中的double类型,占8个字节(64位),其中52位表示底,11为表示指数,剩下的一位表示符号。
注:浮点的表示形式是小数,但小数不止包括浮点。
4)complex(复数)--3.x已经取消了,用处不多
复数由实数部分和叙数部分组成,一般形式为x+yj,其中的x是复数的实数部分,y是复数的虚数部分,这里的x和y都是实数。
注:python中存在小数字池:-5~257
(2)布尔类型
该类型主要用来表示真值或假值。真值返回结果为:True或者1,假值返回结果为:False或者0
在python中,所有的对象都可以进行真值测试。其中,只有下面列出的几种情况得到的值为假:
1)False或者None
2)数值中的零,包括0、0.0、虚数0
3)空序列,包括字符串、空元组、空列表、空字典
4)自定义对象的实例,该对象的_bool_方法返回False或者_len_方法返回0
(3)字符串类型
字符串就是连续的字符序列,可以是计算机所能表示的一切字符集合。在python中,字符串属于不可变序列,通常使用单引号' ',双引号" "或者三引号""" """括起来。这位三种引号形式在语义上没有差别,只是在形式上有些差别。其中单引号和双引号的字符序列必须在一行上,而三引号内的字符序列可以分布在连续的多行上。注意,字符串开始和结尾使用的 形式必须保持一致。
字符串拼接:python中的字符串在C语言中体现为是一个字符数组,每次创建字符串的时候需要在内存开辟一块连续的空,并且一旦需要修改字符串的话,就需要再次开辟空间,万恶的+号每出现一次就会在内存中重新开辟一块空间。
5,常用转义字符说明


6,常用类型转换函数及其作用

7,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

(2)赋值运算符

(3)比较(关系)运算符

(4)逻辑运算符

6,基本的输入和输出
(1)使用input()函数输入
(2)使用print()函数输出
二,流程控制
1,知识框架

2,选择语句
(1)最简单的if
if (表达式):
语句1
else:
语句2

注:if语句后面一定要加冒号,不然会出错。
(2)if...else语句
if (表达式):
语句1 #表达式为真(True),则执行语句1
else:
语句2 #表达式为真(False),则执行语句1

注:在使用else语句时,else一定不可以单独使用,它必须和保留字if一起使用。
程序中使用if...else语句时,如果出现if语句多于else语句的情况,那么该else语句将会根据缩进确定该else语句属于哪个if语句,如下例:

(3)if...elif...else语句
if 表达式1:
语句块1
elif 表达式2:
语句块2
elif 表达式3:
语句块3
...
else:
语句块n

注: 第二行代码中的float()函数用于将用户的输入强制转换成浮点型。
3,条件表达式

4,循环语句
(1)while

注:在使用while循环语句时,一定不要忘记添加将循环条件改变为False的代码。


(2) for
for 迭代变量 in 对象:
循环体
1)进行数值循环

注:1)range()函数是python的内置函数,用于生成一系列连续的整数,其语法格式为:range(start,end,step)
start:用于指定计数的起始值,可以省略,如果省略,则从0开始。
end:用于指定计数的结束值(但不包括该值,如range(7),则得到的值为0~6,不包括7),不能省略。当range()函数中只有一个参数时,即表示指定计数的结束值。
step:用于指定步长,即两个数之间的间隔,可以省略,如果省略则表示步长为1。例如,range(1,7)将得到1、2、3、4、5、6
在python3.X中,使用print()函数时,若想让print语句输出的内容在一行上显示,需要加上“,end='分隔符'”,并且该分隔符为一个空格,如果在连接输出时不需要用分隔符隔开,也可以不加分隔符。如:

for循环后边一定要加冒号,否则会出错
2)遍历字符串

3)循环嵌套
在while循环中套用while循环的格式如下:

在for循环中套用for循环的格式如下:

在while循环中套用for循环的格式如下:

在for循环中套用while循环的格式如下:

5,跳转语句
(1)break语句
break语句可以终止当前的循环,包括while和for在内的所有控制语句。
while 条件表达式1:
执行代码
if条件表达式2:
break
-------------------
for 迭代变量 in 对象:
if 条件表达式:
break
(2)continue 语句
continue 语句的作用没有break强大,它只能终止本次循环而提前进入到下一次循环中
while 条件表达式1:
执行代码
if条件表达式2:
continue
-------------------
for 迭代变量 in 对象:
if 条件表达式:
continue
(3)pass 空语句
pass空语句一般起到占位作用

三,序列
1,知识体系

2,序列的概述
序列是一块用于存放多个值的连续内存空间,并且按一定顺序排列,每一个值(称为元素)都分配一个数字,称为索引或位置,通过该索引可以取出相应的值。
在python中,序列结构主要有列表、元组、集合、字典和字符串,对于这些序列结构有以下几个通用的操作。其中,集合和字典不支持索引、切片、相加和相乘操作。
(1)索引


(2)切片
切片操作是访问序列元素中的另一种方法,它可以访问一定范围内的元素。通过切片操作可以生成一个新的序列。实现切片操作的语法格式如下:
sname[start

标签:语句,语法结构,python,元素,元组,序列,列表,字典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hally/p/1546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