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之门面模式
作者:互联网
org.slf4j.Logger是Java中的日志规范,定义了一组接口
org.slf4j.Logger这个接口的实现有log4j,logback
@Slf4j 此注解由lombok提供,描述类时会自动在类中创建一个org.slf4j.Logger对象
logback的性能要比log4j快上十几倍,所以spring boot默认Logger接口实现为logback;另外还有 好测试;与SLF4J关系紧;文档丰富;能自动加载配置文件;多个JVM写一个日志文件,或其他I/O错误时不影响程序执行;配置文件中加入条件控制;强大的日志过滤;更强的日志切分功能;自动压缩、删除日志文件;异常栈中更多的数据信息等优势。
Logback分为三个模块:logback-core,logback-classic,logback-access。
logback-core是核心。
logback-classic改善了log4j,且自身实现了SLF4J API,所以即使用Logback仍然可以使用其他的日志实现,如原始的Log4J,java.util.logging等。
logback-access可以让你方便的访问日志信息,如通过http的方式。
Logback能更好的放到OSGI环境中。
门面模式结构
门面模式没有一个一般化的类图描述,最好的描述方法实际上就是一个例子说明
由于门面模式的结构过于抽象,因此把它稍微具体点。假设子系统内有三个模块,分别是A,B,C,它们分别有一个示例方法,那么此时示例的整体结构图如下:
在这个对象图中出现了两个角色:
门面(Facade)角色:客户端可以调用这个角色的方法。此角色知晓相关的(一个或者多个)子系统的功能和责任。在正常情况下,本角色会将所有从客户端发来的请求委派到相应的子系统去。
子系统(SubSystem)角色:可以同时有一个或者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不是一个单独的类,而是一个类的集合。每个子系统都可以被客户端直接调用,或者被门面角色调用。子系统并不知道门面的存在,对于子系统而言,门面仅仅是另外一个客户端而已。
Facade类其实相当于A、B、C模块的外观界面,有了这个Facade类,那么客户端就不需要亲自调用子系统中的A、B、C模块了,也不需要知道系统内部的实现细节,甚至都不需要知道A、B、C模块的存在,客户端只需要跟Facade类交互就好了,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客户端和子系统中A、B、C模块的解耦,让客户端更容易地使用系统。
门面模式的优点:
1.松散耦合
门面模式松散了客户端与子系统的耦合关系,让子系统内部的模块能更容易扩展和维护。
2.简单易用
门面模式让子系统更加易用,客户端不再需要了解子系统内部的实现,也不需要跟众多子系统内部的模块进行交互,只需要跟门面类交互就可以了。
3.更好的划分访问层次
通过合理使用Facade,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划分访问的层次。有些方法是对系统外的,有些方法是系统内部使用的。把需要暴露给外部的功能集中到门面中,这样既方便客户端使用,也很好地隐藏了内部的细节。
一个系统可以有几个门面类
在门面模式中,通常只需要一个门面类,并且此门面类只有一个实例,换言之它是一个单例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整个系统里只有一个门面类,而仅仅是说对每一个子系统只有一个门面类。或者说,如果一个系统有好几个子系统的话,每一个子系统都有一个门面类,整个系统可以有数个门面类。
为子系统增加新行为
初学者往往以为通过继承一个门面类便可在子系统中加入新的行为,这是错误的。门面模式的用意是为子系统提供一个集中化和简化的沟通管道,而不能向子系统加入新的行为。比如医院中的接待员并不是医护人员,接待员并不能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标签:JAVA,模式,模块,门面,日志,logback,子系统,客户端 来源: https://blog.csdn.net/CZY2106/article/details/120659591